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附庸风雅系列: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附庸风雅系列: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附庸风雅系列: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转贴) (1071 reads)      时间: 2004-9-19 周日, 07:43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

作者: 林治波


这些年来,余秋雨先生的文章风靡海内外,尤其是《文化苦旅》一书,堪称精美之作 。
但最近读过《霜冷长河》的《中秋》一文后,有点与余先生不同的感想。虽然是已经过去
了的事情,但还是愿意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文章谈的是张爱玲,余先生是这么写的:

“我握着话筒慢悠悠地读着(一位女诗人的自拟讣告),突然串进来一个国际长途。外国一
家著名的华文报社打来的,编辑小姐劈头就说:‘余先生,您知道了吗,张爱玲死了。一
个人死在美国寓所,好几天了,刚发现,发现在中秋节前夕。我们报纸准备以整版篇幅悼
念她,其中安排了对您的采访。您知道,她的作品是以上海为根基的,因此请不要推托。
发稿时间很紧,您现在就开始讲吧。’我说:‘这事来得突然,请让我想一想,半小时后
再打来。’”

半小时后,电话铃声响了,余先生拿起话筒说了这样一段话: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
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
的生态,风韵永存。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漂浮太空的时候,第一
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

不难看出,这段文字表达了余先生对张爱玲的深切理解和赞许之情。对一个死去的人,即
使并无好感,讲几句好话,写几句颂词,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就如同不能把墓志铭
和悼词里的话完全当真一样。事实上,海内外各种各样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排行榜早已把
张爱玲的作品列在了极为显著的地位,街头地摊上的《张爱玲传》和《天才奇女张爱玲》
之类的书籍更是把这位 “文学才女”抬上了天,书中的种种吹捧简直到了美丑不分、令
人肉麻的程度。对此,笔者是不屑于置评的。但是,如今余先生竟也加入了赞美张氏的行
列,并且那番赞语绝非客套,而是字斟句酌,一往情深。这不免使笔者感到有话要说。

张爱玲是个什么人?有人知道,也有人不太知道。

60多年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被推到了灭亡的边缘。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
儿女挺身而出,奋起抗战,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独立民族尊严。然而,也有一小撮寡廉
鲜耻之人屈膝投敌,甘当傀儡,他们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天良丧尽,人格荡然。这些人
,就是“汉奸”。汉奸是中国人的耻辱,是中国文化的耻辱,是中国人中最丑恶、最卑鄙
的混帐王八蛋。对这些民族败类,凡是有肝肠有血性的中国人恨不能食肉寝皮,除之后快
。然而,张爱玲却不这么看。日本人打过来,她不参加抗战;上海沦陷了,她不去后方。
这倒也罢了,最不该的是竟投入汉奸胡兰成的怀抱,喜气洋洋地做了汉奸之妻,还在上海
的汉奸小报上喁喁情话,充当“顺民文学”的主将,并借此成名。

胡兰成何许人?一个文化汉奸。汪精卫叛国投敌后,胡被汪网罗到帐下,开始时充当汪的
侍从秘书,后来又升任汪伪宣传部政务次长、汪伪中央执行委员,并兼汉奸报纸《中华日
报》总主笔,成为汪的“文胆”。发表在《中华日报》上的卖国社论,多出自胡氏手笔。
汪精卫臭名昭著的卖国“三演讲”,以及后来的几次对日献媚宣言,也都有胡的参与。这
些文章,竭力为日寇的“大东亚圣战”歌功颂德,为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喝彩叫好,而
对抗日军民则极尽诬陷诽谤之能事。但张爱玲居然对胡氏的种种罪恶置若罔闻,毫不在意
。直到抗战胜利,胡兰成以叛国罪遭国民政府通缉,张爱玲仍与胡氏藕断丝连,甚至甘冒
天下之大不韪,知情不举,偷偷跑到胡兰成隐匿的温州,与胡幽会寻欢,并给胡以巨额资
助。

这,就是张爱玲,距汉奸仅一步之遥的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的张爱玲。

对于张爱玲的思想和历史,想必余先生是知情的。问题是,用那么高雅优美的词汇来描述
和评价这样一个人,是否过于奢侈无度了?笔者以为,那段话里值得商榷、推敲之处不少


先说说张爱玲的“寂寞”。

在同一篇文章里,余先生对此还有一番阐释:“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
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到她,
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
刻的故意。”“与她相比,真正可怜的倒是文坛上那种浮浅的得意、琐碎的企盼、无聊的
激愤、颓丧的失落”。可见,对张爱玲的“寂寞”余先生是赞许有加的,而且为了突出张
氏的“寂寞”之美,余先生不惜打倒文坛一大片。但是,张爱玲的“寂寞”果真那么值得
赞美吗?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什么事情都有个真与假,隐士也不例外。依笔者之见,假隐
士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成名以前不做隐士,而是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千方百计地向世
人显示甚至卖弄自己的那点才华(张爱玲自己就主张“成名要趁早”,可见其成名之心是
多么急切!),而待其声名鹊起之时,则做起隐士来。这样反而更引人注目,更招人尊敬
,以致愈隐愈显,如日中天。从这个意义上,假隐士的自我放逐、自我埋没确是一种“深
刻的故意”,只不过“故意”得太做作、太矫情、太虚伪,一点也不坦诚,一点也不自然


值得钦佩的倒是那些真的儒者,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道行善,入世济众,对弱者慈悲
为怀,对寇仇横眉冷对,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维护着社会的运转,捍卫着国家的利益。值
得钦佩的还有那些真的隐士,他们是真正的智者,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超凡脱俗,修养
高深。令人厌恶的是那些假的隐士,这种人既想出大名,又故作清高状,既脱不开尘世的
诱惑,又刻意摆出一副脱俗的模样,对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睬他们。如果像苍蝇
逐臭似地跟来追去,则正中假隐士的下怀,因为他们所刻意追求的正是这个效果。

再谈谈余先生所谓的“火焦气”。

说到火焦气,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抗战文艺。自古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的文人们是富于爱国
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诗圣杜甫身经安史之乱,饱尝战争之苦,一生诅咒战争,渴盼和平。
然而,即使这样一位“非战”诗人,对于异族的侵略也是抱着同仇敌忾之志,在民族气节
上毫不含糊。且看他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北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可见,杜甫的诗作充满了“火
焦气”,这种火焦气所洋溢的不是逞强好战的匹夫之勇,而是慷慨激昂的豪壮人格、气冲
霄汉的爱国情怀。抗战期间的情形也大抵如此。面对凶恶残暴的侵略者,老舍、田汉、冼
星海、吴组缃、郭沫若、郁达夫等一大批有肝胆有血性、不愿做亡国奴的文人们,以笔为
枪,为抗战奔走呐喊,造就了声势激越、熠熠生辉的抗战文艺。抗战文艺的本质决定了它
必然带着浓烈的“火焦气”,简直是火光冲天,豪情万丈。这种浓烈的火焦气使得抗战文
艺既不细腻,也不优雅,更不适合某些文人雅士的口味和情调,但祖国需要它,人民喜爱
它,时代呼唤它。《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八百壮士》、
《塞上风云》、《屈原》、《放下你的鞭子》、《四世同堂》等等,这些闪烁着民族精神
的鸿朗雄昂的伟大作品,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保卫母亲而同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为打败日
本军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朽的财富。比起那
种无病呻吟、不知廉耻的“顺民文学”来,带着“火焦气”的抗战文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关于“精致的生态”。

这也是余先生所赞许的。张爱玲的生态的确精致不凡:高级的化妆品、名贵的时装、考究
的食物、气派的洋楼、优雅的举止,还拍摄了数不清的美人照,如此“精致的生态”与黎
民百姓的生活大相径庭,同艰苦卓绝的抗日军民相比,更有云泥之隔。张爱玲出身豪门,
家财万贯,又充当“顺民文学”的主将,自然稿费多多,财源茂盛,这是她能够在平民百
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岁月里维持“精致生态”的物质基础。在胡兰成与她断绝关系之
时,张爱玲还一往情深地给胡寄去30万金元券。当时的30万金元券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那
时一个中学教师83年的工资!张爱玲的阔绰和慷慨由此可见一斑。只可惜,她的财富没有
一分一毫用之于抗日救国,也没有一分一毫用之于扶危济困。只有对自己、对汉奸的关爱
,而没有对祖国、对民众的关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致的生态”?试想,在中华民族
存亡绝续的岁月里,倘若中国人都不去抗击日寇,不去保家卫国,而都在那个不带“火焦
气”的角落里追求张爱玲式的“精致的生态”,那我们的国家会成为什么样子?在那个国
难当头、血火交织的特定环境里,张爱玲的这种“精致的生态”是不是太可耻了?!

关于“敏感的灵魂”。

这是余先生用来描绘和评价张爱玲的另一个词汇。可以肯定,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是敏感
细腻的,但她所敏感的决不是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不仅不敏感,反而
迟钝得无以复加,简直到了麻木不仁、冷若冰霜的程度。那么张爱玲对什么敏感呢?在那
个时代背景下,除开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张爱玲所敏感的只能是自己
的那点鸡毛蒜皮。运笔至此,不禁想到了郁达夫先生。郁达夫也有一颗敏感的灵魂,对情
感的敏感、对命运的敏感、对人与社会的敏感,都体现在他的作品和日记当中。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郁达夫曾封闭于“小我”的圈子、沉湎于情感的泥潭而几乎不能自拔,男欢女
爱、悲情愁绪一直充斥和纷扰着他的生活。然而,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国
抗战,郁达夫陡然之间就像变了一个人,完全摆脱了情感的纠葛,超越了小我的局限,成
为一名奋起捍卫祖国母亲的仁人志士,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尊严、同胞的安危成了他生活
和作品中至高无上的主题。张、郁相较,对比何其鲜明,反差何等强烈!余先生奢谈什么
张爱玲“风韵永存”,请问那是一种什么“风韵”,它凭什么永存?

余先生说:“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漂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
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并不了解却又敢于断定,显然不合乎逻辑。一
个对祖国、对民族冷若冰霜的人,对家乡上海又能好到哪里去?不错,张爱玲生长于上海
,成名于上海,她的小说文情并茂,细腻精巧,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法上确有过人之处,
但仅凭此就能把张爱玲视为上海的骄傲吗?如果揭穿其“画皮”,把此人的真面目暴露于
上海人面前,那么上海人还能以这种人为骄傲吗?如果余先生自己愿意“抬起头来,迎送
她”,那是个人的权利,但就不必要求上海人民都跟着“抬头迎送”了吧?

有位朋友曾对笔者说:“时过境迁,人家都死了,就不必那么斤斤计较了。”笔者以为,
这个道理讲不通。如果大家把这个人忘记倒也罢了,问题是成千上万的海内外读者对此人
敬若神明,迷恋至深,已然形成了一个名为“张迷”的群落。在这些人的眼中,张爱玲是
一好百好,俨然成了美的化身,成了文学的化身,而其对待祖国和民族的态度可以忽略不
计,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一个对祖国如此冷漠的人物,竟会赢得如此之迷恋与崇拜,这种
现象既令人迷惑,又发人深思。

立身既败,万事瓦裂。无论评价一部作品还是一个人物,均应着眼立身之大节而不能只看
细枝末节。什么是大节?对待祖国民族的立场和态度就是大节。大节之大,莫此为甚。以
这个观点衡量,张爱玲大节有亏,不是一个值得称许的人物,更不配博取后人如此之厚爱
。海内外舆论之所以对张爱玲及其作品赞颂有加、好评如潮,原因恐怕就在于只看重个人
才气和写作技巧,而完全撇开了大是大非的评价标准。在笔者看来,一个不甘屈辱、为国
奋斗、好帮乐助的人,即使衣衫褴褛、污垢满身、目不识丁,也是高尚可敬的;而像张爱
玲之流只顾一己之私,没有任何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感的所谓“文学才女”,尽管出身名门
、衣着考究、才华了得,却也是丑陋不堪的,愈看愈丑,且散发着腐臭的气息。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海涅的诗句。“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
也就不属于人类。”这是别林斯基的名言。从道德角度看,爱国是对公民的第一位和最起
码的道德要求。不爱国,是最大的不道德;背叛祖国,是最大的罪恶。在这个弱肉强食的
世界上,中国要彻底摆脱鸦片战争以来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就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这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责任。对于那些在国难当头之秋,对民族安危视若无睹、对
祖国命运不肯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如张爱玲之流,我们是应当弃之如敝屣,还是敬之若神
明呢?

人民网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附庸风雅系列:国宝《淳化阁帖》归来幕后(转帖) 海归茶馆 2012-4-17 周二, 02:30
附庸风雅系列:网友算出99个宋词常用语 密码在手三秒作诗赋词 (转帖) 海归茶馆 2011-12-03 周六, 08:21
附庸风雅系列:帝都行为艺术《艺术卖比》创作笔记(转帖) 春秋茶馆 2011-3-28 周一, 02:41
附庸风雅系列:【精彩照片】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春秋茶馆 2010-11-05 周五, 17:45
附庸风雅系列:哈金和川沙谈当代文学与文化(转帖) 海归茶馆 2009-7-15 周三, 12:49
附庸风雅系列:Chinese zodiac statues' origin... 海归茶馆 2009-3-02 周一, 23:57
附庸风雅系列:【漂亮照片】今天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兔首铜像,请看拍卖现场传回... 海归茶馆 2009-2-26 周四, 13:04
附庸风雅系列:李云迪遭解约的背后(转帖) 海归茶馆 2008-12-26 周五, 09:0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 附庸风雅系列:张爱玲:只忠于汉奸不忠于祖国(转贴) -- 安普若 - (5362 Byte) 2004-9-19 周日, 07:43 (1071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