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包立德:冰淇淋与中产阶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包立德:冰淇淋与中产阶级    
所跟贴 (ZT)包立德:冰淇淋与中产阶级  -- - (3384 Byte) 2008-3-14 周五, 08:07 (2475 reads)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01/29
文章: 1877

海归分: 460148





文章标题: (ZT)包立德:请别把我当老外 (637 reads)      时间: 2008-3-14 周五, 08:13
  

作者: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老外”在中国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容易地与人们搭话。在地铁里、超市的收银台前、饺子馆里,到处都有对外国充满好奇心的人。

我也对中国充满好奇心,所以交谈一下对大家都有好处。可是有的时候,这种交流也会转向负面,并让你感到潜伏在表面友好气氛之下的紧张情绪。
前一段时间,我在地铁上遇到了一群来自黑龙江的游客。已经搞不清是谁先开的口,总之我们搭讪起来,我告诉他们我在北京生活,他们则告诉我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北京。

“是吗?”我说。“欢迎你们到首都来。”

沉默片刻,一位男子说:“应该是我们欢迎你,不是你欢迎我们。”他的语调中透出明显的不快。

这种突如其来的负面气氛让我感到惊讶,我也不由自主地以同样的口气回应道:“我在这住了很多年了,你们没必要欢迎我。”

我们又聊了一会,但是气氛有所变化。好在我很快就要下车。我跟他们告别,然後迅速跳出了车厢。

这段经历让人很郁闷。那位先生和我都带着友好的意愿开始交谈,但我们的交流却被历史和文化造成的隐形障碍羁绊,并在我们的脸上体现了出来。

这到底是怎麽回事?

我猜他大概是这麽想的:“这个外国人有什麽资格欢迎我来到我自己的首都!这就像你走到自己家的一间屋子,然後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坐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跟你说:‘别客气,请自便!’一样。”

同时,我是这麽想的:“我一个外国人,正在努力学习你们的语言,希望友好对待你们。我希望把自己在北京的体验告诉你们,告诉你们哪家全聚德最好吃。可是结果呢,轰地一声,万里长城把我们隔成了两个阵营:中国人/外国人,主人/客人,土生土长者/外来入侵者”。

我想,自己是因为下面的想法才做出了过激的反应:“我如此用心地学习有关中国的知识,可是如此数年之後,人们仍然感到要欢迎我。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欢迎。外国人就是外国人,永远都是外国人,阿门。”

回过头来想,更有责任的是我。作为一个久居北京的人,我应该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更加敏感。所以我不应该欢迎他们,而是应该这麽说:“你们的首都是一个美妙的城市,我很喜欢生活在这里。”

同时,如果那位先生也能看透我的想法,他也不会欢迎我,而是会说:“是吗?要是你在北京已经住了这麽长时间,那估计你比我们更了解北京了。你能给我们推荐个烤鸭店吗?”

这样,我们就不会产生敌意,而是会在尊重对方想法的基础上让这次对话成为一次积极的交流。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中国和美国在交流上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私人的交流还是政府间的交流,关键问题就在于你对对方的想法了解多少。

想想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那件事情发生後,中美双方在如何解释的问题上几乎都完全误解了对方。撞机事件一年後,来自中国、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文化心理学家彭凯平与一位美国政治学家联手写出了一篇论文,对这次事件後中美双方的互相指责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这次事件的责任应该由谁负?是那位直接造成撞机的中国飞行员的冒险行为,还是美国一贯的霸权主义作风?这要看你怎麽去想双方的思维模式:西方人习惯把注意力放在物质和客观存在上,注重形式逻辑;但是在东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侧重的却是不断变化的“阴阳场”中的矛盾关系。

一旦你理解了双方的思维模式,就不难明白双方为什麽会发生争执。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解决冲突实际上就是如何最巧妙地实施“建立信任的措施”。
比如最近在肯尼亚,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协调下,对立党派间巧妙设计并实施的“建立信任的措施”成功地使该国避免了卢旺达式种族大屠杀的重演。当然,“建立信任的措施”只是一种技术性的概括,包括我们在面临任何冲突时都希望使用的手段:谨慎地采取行动,或发表言论以缓解紧张情绪,而不是使这种情绪愈演愈烈,等等。但是,把这个词记在心中,有助于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系统性地分析应该如何达到目的。

最近我发表了两篇关于奥巴马的专栏文章後,我一直在关注读者的反馈,并以此来分析我们是如何误解对方,以及该如何采取“建立信任的措施”。
我这两篇专栏在中国的博客和BBS上广为转载,我也花大量时间阅读了读者的评论。但是也许我早就应该想到,绝大多数写下评论的读者都对文章持尖锐的批评
态度。我们来看看如下的评论:

“如果奥巴马总统能够给美国带来这麽多的好处,那麽,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竞争对手,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美国不管谁当总统对待中国都要打台湾牌,都想当世界霸主。都与该死的小布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都不能抱什麽幻想,只有我们强大了才有主动权。”
“这个白人鬼佬,拿自己的无知套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实在可笑。”

这对我们了解对方有很大的帮助。我乐于承认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场灾难。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怎麽做才能扭转人们的看法?为了赢得中国和中国人更多的信任,我们美国人在“建立信任的措施”方面应该得到怎样的建议?

亲爱的读者,我希望直接听到你们的声音。我会把你们的想法告诉美国人。

我还会给一些中国人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可以采取什麽样的“建立信任的措施”:那就是不要再把“外国人”这个概念看得那麽大不了。我们都在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可是我也注意到一些把“我们中国人”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说法,就好像我们的命运并不是联系在一起的:

“不管是谁当选,那都是美国人的事! 我们所关注的是对于我们中国到底有什麽用处,对于世界他把美国把在什麽位置,起到什麽作用,不要到时候和我们对着干!!”

能够产生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从人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在街上经常看到小孩指着我,然後对他们的父母悄悄说道:“外国人!”

当然,我并不介意,而且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些孩子只是在显示他们对一件新事物的了解,就像在动物园里喊“斑马!”一样。但是这样的过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强化了这种分类的意识。如果我是中国孩子的家长,我一定会利用见到外国人的机会,开始教给他们关于国籍和种族的复杂知识。

在中国的人山人海之中,外国人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是沧海一粟,但外国人的绝对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整体情况在发生变化。

最近四年,中国的外国人数量翻了一番还多,而且增长速度还在继续加快。政府正在积极地吸引外国专家到许多城市工作,并给他们提供中国绿卡。同时,中国的教育部预测,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将在2010年达到1亿。许多人学中文是为了做生意,但肯定也会有一些人要到中国来定居。人口大量地向富有活力的地区聚集,有些人就永久地定居到这些地区。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在中国长期定居,在这买房、创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里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在这里成了家、有了孩子,并把孩子送进这里的学校(不仅仅是国际学校)。我们也和你们一样,担心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交通堵塞。实际上,我们正在一起面对着中国的许多问题。这就是我听到“拿自己的无知套在我们中国人身上”这句话的时候吃惊的原因。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真的是“外国人”吗?难道语言不应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调整吗?像“外国人”、“老外”这样的词汇,现在就应该像夏利出租车那样被淘汰了,至少是在这些词汇特指某些人群的时候。那麽,我们应该用什麽词来取代它们呢?我不太清楚,也许应该举办一个比赛,来选择出一个新的词汇。
在西方发达社会,移民正在使社会的种族构成越来越多样化。在那里,人们对外国人的分类更为细致:包括“双重公民”、“入籍公民”、“永久居民”、“长期居民”等等。虽然反对移民的声音不少,但是从整体看,西方国家的居民和政府希望移民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能够消除“我们本国人”和“你们外国人”这样的分类。实际上,如果奥巴马当选总统,这本身就是对这种呼声的回应,而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如果中国能够加快这样的观念转变,就会有益于“建立信任的措施”的实施。如果我们能以更微妙的、更立体的方式对待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邻居,很可能也会同样对待住在全球各个地方的人。

在美国,最激烈反对布什单边外交政策的居民都聚集在移民最多、最受欢迎的大都市。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如果我们都把这些外国人彻底当成街坊邻里,那麽也就不会有人再去想应该欢迎谁,不应该欢迎谁的问题——我们都会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完)

包立德(Alexander Brenner)自耶鲁大学毕业後来华,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雅礼协会教师,并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他还曾任当代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中国和国际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及评论。[email protected]

作者: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卢麒元:道德与房价 海归商务 2011-3-12 周六, 18:56
【闯荡中东】(18)佩特拉:千年举世奇迹,今日爱的传奇 生活风情 2017-12-29 周五, 15:29
【多瑙河之旅】(8)约伦堡:希特勒&婚姻的旋转木马 生活风情 2015-1-03 周六, 14:39
德国(二)我的德国印象 行行摄摄 2009-4-05 周日, 23:17
从波特兰到黄石公园(5)-- 横穿冰山公园 海归茶馆 2007-10-13 周六, 00:29
[闲聊]汽车杂谈(三),品牌:Porsche Boxster 生活风情 2007-9-05 周三, 11:46
酒吧风骚酸泥(babyblue语)来风情做老女人(老中语)的起点:上老女人... 海归酒吧 2006-12-14 周四, 04:42
[原创]富贵网中求 (15) --- 回忆篇:创意产业的情结 海归茶馆 2006-8-01 周二, 14:0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MSN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