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 犹太人的历史(1/4)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犹太人的历史(1/4)   
SuanRongBoCai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上士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7/03/24
文章: 405
来自: 大蒜,菠菜
海归分: 1278





文章标题: ZT: 犹太人的历史(1/4) (706 reads)      时间: 2007-4-05 周四, 10:49   

作者:SuanRongBoCai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始祖就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旧约圣经中的历史书卷记录了这个民族的起源和简要的历史发展。根据《创世记》 11:27~12:9的记载,希伯来人的祖先原住在两河流域“迦勒底的吾珥”,那就是今日伊拉克的南部境内,以亚伯兰(即亚伯拉罕)族长为首的部落以后逐步向西迁移,进入了迦南地(今巴勒斯坦西部)。后来又因饥荒迁入埃及。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生养众多,在埃及形成了一个逐渐壮大的以色列民族。由于与埃及人的矛盾与斗争,终于在民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离开了埃及又进入迦南。约在公元前一千年,这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统一的王国。在以后历史发展的程途中,这个王国经历了分裂和先后南北国的灭亡、众民被掳巴比伦至归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被毁的圣殿。此后再经历波斯、希腊、罗马三帝国的连续统治,进入了新约时期。罗马皇帝强暴的镇压,犹太人反抗的起义屡遭失败,最后被迫向世界各地流亡,开始了另一阶段更漫长的苦难历史。旧约历史书卷的记录,止于众民被掳、归回建殿以至尼希米、以斯拉从波斯归回所进行的改革整顿。从尼希米、以斯拉到新约耶稣诞生还足足有四百年的时间,旧约的记录留下了一片空白,这就是被称为的旧约与新约之间的“两约中间史”。新约时期之后,希伯来民族(以色列民族)称为犹太民族,此民族与犹太教的历史却继续发展到现代巴勒斯坦以色列国的建立。
    本书作为希伯来民族简要的历史,将试图记述这个民族历史的全貌,将长达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十个时期,即:①族长时期;②摩西时期;③士师时期;④统一王国时期;⑤分国时期;⑥ 被掳时期;⑦ 波斯时期;⑧ 希腊时期;⑨ 罗马时期;⑩流散时期。十个时期的划分是为了使段落分明和叙述的方便。本书将着重介绍始于民族族长亚伯拉罕,止于新约时期的简要历史,特别填补两约之间四百年的历史概要。本书最后一章流散时期着重叙述公元一世纪之后,希伯来宗教(即今日的犹太教)在流散时期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族长时期(The Patriarchal Period)
    第一节 希伯来民族的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年代里,在西亚美索不达美亚(两河流域)的南部,即今日伊拉克地区,有一个属于闪族的部落,族长名他拉。他的家族住在吾珥(Ur)城,这座古城被现代的考古家证实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已是一座繁华的古代商业中心,但是这座古城约在公元前一千九百五十年之后被彻底毁灭了,成为一片废墟。住在这里的他拉部落,可能就是在吾珥地区连续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被迫逐步向西迁移的。这就是《创世记》11:27~32所留下的记录:“他拉的后代……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创世记》12章记载这个部落的西迁是上帝的命令,他们要成为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和祖先,要完成上帝的旨意,成为大族、大国,成为上帝的选民。正如经上所记:“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却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l~3)。
    
    一、关于“希伯来”(Hebrew)名称来源的传说
    他拉家族从迦勒底的吾珥出发,渡过幼发拉底河西行,他们经过长途辗转跋涉,经过一些年代之后,终于来到这块上帝所应许给他们的“迦南美地”。这里的原住民是迦南人,迦南人称这批迁入者是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越河者”迦南语读音为“希伯来”(Iberi相当英语Hebrew)。“越河者”原来是对这批东来入侵者的贬称,后来演变成这个民族的名称,即以后生长强大起来的“希伯来”民族。
    
    二、希伯来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
    他拉之长子亚伯兰,亚伯兰的希伯来文原意为“尊贵之父”。据《创世记》17:l~6记载,上帝授命他要改名为亚怕拉罕,含义改变为“多国之父”,因为上帝显现并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做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可见“亚伯兰”这次改名为“亚伯拉罕”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表明这位西迁迦南的首领,以后将成为一个大民族和多个国家的父。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犹太人都属于希伯来民族的后裔,他们也奉亚伯拉罕为自己民族的最早祖先。
    关于这位希伯来民族最早祖先的年代,现在仍难于确定,但无论如何,他拉家族是生活于迦勒底吾珥地区濒临衰亡毁灭的年代里,不可能早于公元前二十世纪。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古代巴比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汉谟拉比就是这王国的第六代王(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1750)。有人曾根据《创世记》第14章关于四王与五王打仗的记载,四王中第一位名为“示拿王暗拉非”,在鏖战中,亚伯兰的侄儿罗得被俘虏了,亚怕兰及时地在夜间出动了精练壮丁救回了罗得,这是一次亚伯拉罕与示拿王暗拉非的武装交锋。示拿王暗拉非何许人?“示拿”在圣经中历来指古巴比伦,而“暗拉非”(Amraphel)与“汉漠拉比”(Ammurapi)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的拼法上差别很小,同样是五个希伯来辅音字母,五个字母中,两者的首末两字母很相似,而中间的三个字母竟完全相同,因此有理由推论这两个名字本来就是一个人,也就是说,示拿王暗拉非就是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如果此说成立,亚伯拉罕与汉谟拉比是同一时代的人,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末期,约为1800B. C.前后之间。
    
    第二节 迁居埃及与希伯来民族的形成
    
    亚伯拉罕将成为 “多国之父”,但他到达迦南之后还没有子嗣。《创世记》第21章记载亚伯拉罕一百岁时才得独生子以撒。以撒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生孪生子以扫和雅各(《创世记》24一25章)。《创世记》从第25章至30章记述这对孪生兄弟相处不睦,矛盾丛生,迫使弟弟雅各出逃舅家,雅各在舅家放羊十数载,以劳动为代价,娶得舅家两个表妹利亚与拉结为妻,利亚和拉结各带一名使女,雅各因此娶有两妻两妾,这两妻两妾先后共生了十二个儿子,按不同的生母排列为:利亚生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迹、西布伦;拉结生约瑟、便雅悯;拉结使女辟拉生但、拿弗他利;利亚使女悉帕生迦得、亚设。这十二个儿子在以后迁入埃及的漫长年代里,繁衍发展成为希伯来民族的十二个支派,这是后话。
    当雅各在异乡兴旺发达之后,思归故乡。《创世记》第31:3记载:“耶和华对雅各说,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亲族那里去,我必与你同在。”雅各率领妻妾众儿和大队牲畜衣锦还乡途中,雅各改名“以色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创世记》第32章记载雅各在还乡途上,深为过去与哥哥以扫的长年宿怨而内心忐忑不安,在一天的黎明,大队人畜渡过雅博河后,只剩下雅各一人,忽出现一人来与雅各只身摔跤,雅各拼命与之较力,取得胜利。那人实为神的使者,被雅各揪住不放,于是为雅各祝福说:“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原来“以色列”(Israel)这个希伯来名词是由“摔跤”(读作sarah)与“神”(读作El)两个词语组合而成,所以“以色列”一词的同义是“与神摔跤”。这是雅各在还乡途中这次特殊的经历中所得来的一个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历世不衰,至今仍是举世所熟悉的名字。而雅各十二个儿子以后繁衍成为希伯来民族的十二个支派,这个民族从此亦称为“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民族是雅各的子孙在埃及生长壮大起来的民族。《创世记》第37章之后记述雅各爱子约瑟传奇性的故事,约瑟度过坎坷的经历之后,一跃成为埃及国掌握大极的宰相。巴勒斯坦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众子避荒于富饶的埃及,数百年的岁月,以色列民族以一个庞大的,威胁着埃及人民生存的异族出现在埃及的土地上。

第二章 摩西时期(The Mosaic Period)
    第一节 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统治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共历三十一个王朝的统治。古王国时期始于公元前三千年,亦称为金字塔时期,著名的胡福法老金字塔与哈大拉法老等金字塔即建造于此时期。中王国时期始于公元前二千二百年,持续约六百年。新王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1580年,亦称帝国时期,有著名的雅赫摩斯一世、吐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这三位强有力的法老进行统治。
    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200~1580)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外族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建立第十五、十六王朝,统治了一百多年。
    “喜克索断”(Hyksos)一词,埃及语意为“外来的统治者”,喜克索斯人是来自亚洲的游牧部落,包括以闪族人为主和其它复杂种族成份的人。这一大股人从公元前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由埃及东北部侵入尼罗河流域,占领埃及北部并定都阿瓦利斯(Avaris),埃及本土原统治势力被迫退守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南方,保持半独立的状态。喜克索斯人在公元前1680年间,统治的控制范围几达全部埃及,是为极盛时期。《创世记》记述约瑟在埃及法老宫中为相,主持储粮备荒的工作,有人认为就是正值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的时候,那时的埃及法老是喜克索斯人,和约瑟基本上同属亚洲的闪族人种,擢用约瑟为相,赋予他最高权力是易于理解的。
    公元前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埃及南方底比斯的统治者雅赫摩斯一世领导埃及人造行驱逐喜克索斯统治者的战争,公元前1580年攻克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本土,甚至追击到巴勒斯坦南部,从此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百年统治宣告结束。从雅赫摩斯一世起,埃及进入帝国时期,即新王国时期。
    
    第二节 摩西的出身和工作
    
    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繁盛壮大之后,在经济上与埃及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由于政治、经济与宗教的原因,埃及法老统治者逐渐采取奴役和迫害的措施,限制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的发展,矛盾日益加深。《出埃及记》第2章记说:在这个民族利未支派中诞生了一个后来成为民族解放领袖的摩西。“摩西”名字的含义是“拉出来”,说的是婴儿摩西是从置于河边芦苇丛中的箱子里被埃及法老女儿发现并收养下来的,因这婴孩是“从水里拉出来”,所以起名为“摩西”(《出埃及记》2:10)。摩西在埃及宫庭中长大,并接受埃及人的良好教育。但摩西身为希伯来人,他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苦难犹如身受,他的信仰使他感悟到自己肩负了领导这个受奴役的民族脱离埃及的神圣责任。《出埃及记》第3章至14 章记述摩西和兄弟亚伦带领群众与埃及法老进行反复不懈的斗争。
    
    一、以色列人出埃及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在埃及经受长期的奴役与迫害,迫害最甚的时期被认为是埃及新王国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公元前1292~1225)当政的年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时期颇长,在位时动用民力大兴土木,在尼罗河三角洲建设皇城,在卡纳克(Karnak)大殿建宏伟的圆柱大厅,在孟菲斯(Memphis)树立巨大雕象与纪念碑等。拉美西斯兴建的皇城可能就包括了《出埃及记》1章中所记的积货城比东与兰塞(Raamses),“兰塞”一名实际就是法老拉美西斯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年逾九十才死去,《出埃及记》2:23记“过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叹息哀求……”很符合这位强迫劳役大兴建筑的暴虐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形象。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梅尼普塔(Merneptah公元前1225~1215)继位,这时他也是一个年迈老人,国家大大削弱,所控制的属地不断发生起义。公元前1223年,他还一度出兵镇压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乱。在他只维持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努力要稳定动摇的帝国局势,但是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出现了被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脱离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时机,摩西和亚伦就在这大好的时机中,经过艰巨的斗争而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离埃及。
    如果摩西、亚伦面对面的这位埃及法老就是梅尼普塔,一般认为出埃及的年代是在这位法老统治的中期,即相当于公元前1220年。正当这个年代里,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兰塞起行,向巴勒斯坦进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按照地理位置,从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线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据说当时这条路线虽短,但沿线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过,所以出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宁可绕道南行,沿现在的西奈半岛南下。以色列人在进入圣经所记的西奈半岛之前曾渡过红海,《出埃及记》第14章记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后,全部被淹死于海中。《出埃及记》中的“红海”一词,希伯来文读作Yam Suph,直译为“芦苇海”(sea of reeds),由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将Yam Suph译为“红海”,于是被沿用了下来(马丁路德重译的德文圣经,改译为“芦苇海”)。今日地理上的红海全长达1932公里,最宽处402公里,最窄处209公里,而红海北端,从西奈半岛南端处分为两汉,东为亚喀巴湾(长145公里,宽24公里)西为苏伊士湾(长200公里,宽29公里)。原来“芦苇海”指的地段即红海西北段的苏伊士湾以北的湖海地区。今日的芦苇海地区,地理上可能已有变化,并且在公元 1869年开凿、修通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所以已无法寻索当年渡海之处。以色列人渡海后进入今日的西奈半岛,《出埃及记》上记载有经过的各站路程,从名称上看今日亦已无法确定其精确的地点。
    
    二、摩西在西乃山传十诫
    《出埃及记》后半部(第19~40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西乃半岛上的经历,重要的事件是摩西在西乃山传律法,作为律法核心的十条诫(Decalogue)首次在《出埃及记》第20章中出现。这十条诫的中心内容为:1.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雕刻偶象;3.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4.要守安息日;5.要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 7.不可奸淫;8. 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婪别人的一切。这十条诫命在《申命记》第五章再次复述,除若干解释的词句略有区别外,内容相同。
    此后,以色列人由西乃旷野北移到巴兰旷野(《民数记》10:11~13),继又移驻寻的旷野(《民数记》20:14~21),靠近迦南南部。但由于以东人的阻拦,不能顺利北进(《民数记》20:14~21),所以转向东面,然后北进通过摩押地,击败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最后抵达约但河东,与耶利哥隔河相望,准备进入迪南(《民数记》21:21~35)。
    摩西的工作只到了约但河东岸为止,他受命选立约书亚做他的接班人,来继承他进占迦南全地的未竟事业(《民数记》27:15~23)。摩西从摩押地登约但河东的尼波山,眺望了迦南全地,“眼睛看见了,却不得过到那里去”,于是摩西死在摩押地(《申命记》34:4~5)。
    
    第三节 约书亚与迦南的征服
    
    约书亚属以法莲支派,他曾是摩西选派窥探迦南的十二侦察员之一(《民数记》13:l~15)。摩西死后,约书亚担负起领导以色列人渡约但河进占迦南的重大使命。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后,首当其冲的是耶利哥要塞。耶利哥是一坚固的设防城邑,战略地位很重要,它掌握着进入西部约但高地的门户。从耶利哥城分出三支要道:西北一条进入中巴勒斯坦;正西偏南一条通至耶路撒冷,南路则引向犹太高原地区,所以耶利哥城是打开全迦南的钥匙,它的占领标志逐步控制整个迦南的首要步骤。《约书亚记》第2~4章和第6章详细记述以色列人渡约但河和胜利占领耶利哥城的经过。
    耶利哥城占领之后,以色列人遭到一次挫折后,终于又取得攻占伯特利东边的艾城的重大胜利。之后,约书亚在迦南中部的示剑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取得进占全迦南的初步胜利(《约书亚记》8:30~35)。
    示剑地耶路撒冷以北65公里,南靠基利心山,北倚以巴路山,在耶路撒冷建都前,是以色列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示剑南面的示罗,则为宗教的中心,从约书亚到撒母耳先知时代,以色列人的约柜和会幕就安设于示罗。
    以色列人占领艾城,北至示罗、示剑等地,说明最早控制的是巴勒斯坦的中部地区。接着约书亚领导以色列人击败迦南南部地区的五王(《约书亚记》10:1~27),完成南部地区的占领。最后在米伦湖一役中击败夏琐王,完成了北部地区的占领(《约书亚记》第11章)。
    约书亚完成对迦南全地的占领之后,在他的主持下,进行十二个支派的分地事业。十二支派中利未支派不分土地,约瑟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作为两个独立支派参加分配。土地段落分配的大致情况是: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个支派早在渡过约但河以前,已预定河东之地为业,即约但河东从南到北分别划归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个支派。其它九个半支派则分配约但河西岸的土地,由南到北的顺序分别为西缅、犹大、便雅悯(东半)、但(西半)、以法莲、玛拿西、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东半)、亚设(西半)。
    约书亚的工作完成后,居住于故乡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位于示剑西南、示罗西北)。约在分配土地之后十二年左右,约书亚体衰老迈,最后一次在示剑召集以色列的族长、长老、审判官和官长们立下他的遗命,并与众百姓立约要永远事奉耶和华,“要分外谨慎,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约书亚死时年110岁(《约书亚记》23~24章)。

第三章 士师时期(The Period of the Judges)
    第一节 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后的初期情况
    
    约书亚死后至统一王国形成这一段时期称为士师时期。以色列人初步完成对迦南的占领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各个支派所辖的地段内并不能完全驱赶或消灭剩余的迦南人,由混杂居住发展到互相同化,在宗教上互相影响。《士师记》第一章记录了足够说明这一情况的资料。如:“便雅悯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士师记》1:21,27,29)。此外还有西布伦、亚设、拿弗他利都没有赶出本区的迦南居民,并与他们混杂居住(《士师记》1: 30~33)。再后,以色列人与本地迦南人发展到互相通婚并受迦南人异教的影响。圣经有如此的记载:“以色列住在迦南人……中间,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士师记》3:5~6)。在这个时期内,以色列各支派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团结合作以对付周围异族势力的入侵,各支派部落出现各自的领袖,这些支派的领袖被称为“士师”。
    
    第二节 士师秉政时期
    
    一、“士师”的含义与任务
    “士师”一词希伯来文读作“Shophetim”意为“审判者”(Judges),说明士师的职责在平时是百姓中的民事审判官。《士师记》第3章中亦称士师是百姓盼“mosiah,意为“拯救者”(deliverer),说明士师在百姓遇到敌人侵扰的危难时刻是一位能勇善战、保卫百姓的拯救者,是在战争时期能组织并率领群众抵御外敌的指挥者。所以士师兼有两重身分,既是平时群众民事的官长,也是战时军事的领袖。在士师时期里,经常而迫切要对付的,主要还是四周敌人的侵扰,士师们的主要任务是军事方面的,即拯救百姓脱离外敌的骚扰与掳掠、压制,以色列的士师们更多扮演百姓“拯救者”的角色。
    
    二、《士师记》中的十二位士师
    《士师记》中记载十二位士师的事迹,按先后顺序为:1.俄陀聂(《士师记》3:7~11);2.以笏(3:12~30);3.珊迦(3:31); 4.底波拉(4:1~24);5.基甸(6:1~7:25);6.陀拉(10:l~2);7.睚珥(10:3~5);8. 耶弗他(11:1~40);9.以比赞(12:8~10);10.以伦(12:11~12); 11.押顿(12:13~15);12.参孙(13~16 章)。这些士师事迹的记载,有的比较详细,有的极为简短,仅寥寥数句,记载简短的被称为“小士师”,记载较详细的称为“大士师”。十二士师中,大小士师各六位,大士师是: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孙。这六位大士师的战迹遍及迹南本上东西南北的四面八方,所对付的敌人不同,战斗也是地区性的,卷人战斗的支派也不一致。兹按记载的先后和地区分述于下:
    1、东北方:士师俄陀聂对付的敌人是东北方面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此王可能是中期亚述的一个王,公元前1400年前后,亚述重新崛起,史称“中期亚述”,至公元前11世纪后期,国土分裂,再度衰落。此亚述王肆扰八年,犹大支派迹勒的侄子、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兴起为士师,他集聚力量将古珊利萨田驱回幼发拉底河地区,恢复境内的太平四十年。
    2、东南方:第二位大士师以笏的对手是东南面的摩押王伊矶伦。伊矶伦纠合亚扪人和亚玛力人,越过约但河,占据耶利哥城(亦称棕树城)使河东支派和河西便雅悯支派深受其害,便雅悯族以笏是一左手便利的勇士,他只身以献礼物为名,进入伊矶伦王的宫庭内室,以长匕首刺杀这个肥胖的王,然后号召群众把守约但河渡口消灭入侵的摩押人,取得了胜利。
    3、北方:底波拉是士师中唯一的女士师。其时北方迦南王耶宾拥有铁车九百辆和一员大将西西拉,以其军事优势咄咄逼人,以色列人多年在其压制之下。女士师底波拉起用拿弗他利支派的巴拉,联合以法莲、便雅悯、西布伦、以萨迦等支派勇士在北部以斯德伦平原与迦南王耶宾的大将西西拉对阵。底波拉善能掌握天时地利,使巴拉部众率先占领控制平原的周围高地他泊山,避开西西拉的铁车优势,以静待风云变化,在一场风暴雷雨之后击溃了敌人。据今日还保存的公元一世纪犹太著名史家约瑟福斯(Josephus约公元37~95)的《犹太古史》中的记载说,在底波拉指挥的这次战役进行中,天降特大暴雨,基顺河的河水猛涨,使西西拉的铁车陷入平原泥泞中,动弹不得。巴拉率领的勇士,从他泊山上猛冲下来,势如摧枯拉朽,大获全胜。《士师记》第五章是一首底波拉胜利的诗歌,歌中有这样的诗句:“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士师记》5:4),说明犹太史家约瑟福斯对这次战役的描述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这首《底波拉之歌》经过文学与词语的考证,被认为是旧约中最古老的诗歌之一,可能是在战斗胜利之后,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
    4、东方:士师基甸时代,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入侵骚扰,抢劫掠夺,以色列人备受其害。玛拿西支派的士师基甸,他从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支派挑选战士,组织战斗的力量,从三万多名战士中精选三百名,夜袭敌人营盘,克敌制胜。击毙米甸首领俄立和西伊伯,继而追击残敌,进入米甸境内,杀米甸王子西巴和撒慕拿,彻底制服米甸。士师基甸的辉煌战迹,后代广为传诵,就在旧约中也有多处反映基甸士师的战例。如《诗篇》第83篇的作者以米甸人的惨败影射并咒诅心目中的敌人;基甸之后五百多年的先知以赛亚也以“米甸的日子”警告当世,预言强敌亚述将带来的灾难(《以赛亚书》9:4,10:26)。
    5、东方:耶弗他时代,东面的亚扪人扰害住在河东迦得支派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多年,以后亚扪人又渡河侵入河西的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地,以色列人穷于对付。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被群众举为首领,率众攻击亚扪人,取得胜利,攻占亚扪人的二十座城镇,制伏了亚扪人。《士师记》12章记载耶弗他在取得对异族亚扪人的战斗胜利后,由于和河西以法莲支派在共同战斗中协调不善,双方发生龃龉,促使矛盾激化,最后两个支派诉诸武力,以法莲人侵入河东基列地,耶弗他所属迹得支派的基列人奋起与以法莲人争战,以法莲人被打败,纷纷抢渡约但河逃回河西。这时基列人把守约但河渡口,为识别以法莲人逃亡者,令渡河者口讲“示播列”(Shibboleth希伯来语意为“大河”)一词,由于以法莲人的口音,每将“示播列”读作“西播列”(Sibboleth),所以就被基列人识别出来而加以杀害,据称有四万二千人死于同族人的刀下,从此以法莲族的力量被大大削弱。
    现代英语词汇中“shibboleth”一词通指“考验词”(testword)或指“口令”(password),其典故来源就是耶弗他士师时期发生的这一段故事。
    6、西南方:最后的一个大士师是参孙。在参孙的时代,巴勒斯坦西南沿海的非利士族已成为以色列人的心腹之患。非利士人本来是爱琴海上的一个民族,后流徙埃及,没有找到立足之地,逐渐侵入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组成加沙、以革伦、迦特等五个城市的联盟,拥有铁制武器,经常骚扰以色列人地区。但族支派人玛挪亚的儿子参孙是一大力勇士,力大无穷,他曾徒手与猛狮格斗,将狮子撕裂,曾手擒三百狐狸,驱赶以惩罚非利士人,又曾以信手拾得的驴腮骨作为武器,击杀一千非利士人等等。《士师记》13~16章详记参孙的出身与力大无穷的秘密,非利士人利用参孙爱女人的弱点,买通妓女大利拉探知制服参孙的秘密办法,于是一代英雄落得悲惨失败的下场。
    英雄参孙的故事在世界文学上早已脍炙人口。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 l608~1674)采用参孙的动人故事,写出《力士参孙》的长诗。(弥尔顿另外两部长诗为《失乐园)、《复乐园》)。参孙故事中的妓女大利拉也成为臭名昭著的人物,英语词汇Delilah一词今通指“不忠诚的女人”或“女诱骗者”。

作者:SuanRongBoCai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SuanRongBoCai于2007-4-05 周四, 12:33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相关主题
没事找事系列:溥仪住过的大连旅顺小楼开始大修 有100多年历史 (转帖) 海归茶馆 2012-10-16 周二, 00:15
地震后日本人的行为:一只眼睛看现在,一只眼睛看历史(1923年关东地震后日... 海归商务 2011-3-13 周日, 21:16
【看样子不是个坑】中国MM跟犹太人的交往(三)自强不息的犹太人 海归酒吧 2010-11-08 周一, 03:10
[转帖]当年方鸿渐被唐晓芙涮了一把,如今方家后人来找唐家后人报仇 (真历史... 海归主坛 2010-7-11 周日, 02:52
一个漂亮高贵的女人为什么终身不嫁?8亿宝藏揭开尘封历史(ZT) 海归风情 2007-3-06 周二, 03:56
人物:一个人与一段历史 (转贴)——说不清采访庄则栋的念头是突然冒出来的 海归论坛 2006-9-10 周日, 02:06
天津吃喝玩乐系列:【漂亮照片】起士林的历史(转贴) 海归茶馆 2005-12-23 周五, 10:11
道可道—财富中国的时间简史(第六版) 海归茶馆 2021-10-04 周一, 15:4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anRongBoCai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