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发展最有前途。这是一个美籍伊朗人的人生观。他不但自己到中国发展,还说服已拿到美国绿卡的妻子回到祖国立业。

这就是–

华赞的中国情结

他叫Farzam Kamalabadi,1.80米的身材,一副浓密的络腮胡子刮得青亮,浓眉下深邃的双目炯炯有神。他现任国际友好城市选择与促进委员会会长、上海美国商会与政府关系委员会副会长、美中友好城市理事会理事、美国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

Farzam是一位伊朗血统的美国人,但对中国情有独钟。他娶了一位中国妻子。生了三个中国籍的孩子。一位记者为他取了个含义为“赞扬中华”的中国名字“华赞”。他选中这个意义深远的名字,沿用至今。

华赞先生凭借与世界50多个国家政府要员,以及金融界、工商界、文化界、新闻媒体、知名人士的密切关系,在国际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城市与海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奔波:为我国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这位炎黄子孙的异国“快婿”,用一片真情为中华“岳母”的繁荣献上赤诚之心。

萌动中国情愫

1961年,华赞出生在伊朗德黑兰。成长于伊朗北部农村。他父亲是伊朗一位有名的医生和诗人–在德黑兰大学毕业后,志愿去到方圆300公里没有医生的农村,救死扶伤,深受爱戴。这个诗歌的国度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造就了他聪颖、好学、善良、热情的性格,使他从小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条丝绸之路开通了伊朗与中国的历史交往:伊朗又是中国唐代诗仙李白的故乡,于是,在华赞幼小的心灵中萌动了对中国的神往。

1979年,刚满18岁的华赞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在波士顿校园主修经济理论。重点研究国际经济理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伊朗的一位深受敬仰的大智者阿博都巴哈在19世纪末便预言“中国是属于未来的国家(China is the country of the future),”鼓励青年们到中国去“学习中国人的经书,了解中国人的习俗”,并称赞“中国人追求真理最为诚挚,他们能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在中国一个人可以教育很多人,他们将成为人类世界的明亮灯烛。”这对华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他日后学习中文及其深刻钻研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现状的强大动力。当时适逢改革开放的中国引起华赞的浓厚兴趣,他对中国投以更多的关注目光。

三年后,他又到哈佛大学分校专攻中文,极富语言天赋的华赞,精通英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法文。他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字。同时,还学会了广东、上海、福建等方言。1987年,他被美国波斯顿语言学院聘为粤语、波斯语讲师,同时兼任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助教。在波士顿留学期间,还未曾去过中国的华赞就对中国、中国人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初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华赞总是给予帮助。只要华赞知道,他总是在百忙中抽空赶去机场。有一次他自己的汽车环了,为了接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半夜三更把哥哥连人带车拉到机场接机。

来自上海的中国知名小提琴家倪文震先生初到美国深造找不到住处,华赞得知后就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住了几个月,还热心地辅导他英语。有些中国人在美国想学开车,华赞就用自己的车,利用休息时间无偿地教他们开车。

每当中国到美国办展览会或中国国家艺术团到波士顿演出,作为伊朗人的华赞,简直比有些中国人还激动、还关心,他除了尽力为中国团体做一些义务工作外,还到处通知中国留学生参加。

从1985年起,华赞受美国海湾银行哈佛信托国际私人银行部委托,担任中国客户代表。1987年,他移居澳门创办了澳门第一所普通话、英语双语国际学校– “联国学校”。与此同时,他组织安排并带领欧洲、北美、澳洲、印度及南美等国家的著名教授专家及国际知名人士,到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访问、讲学;率领印地安民族及爱斯基摩官方代表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访问演出,开创美洲印地安民族访问中国少数民族的活动。为了亚运会募款,华赞协助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组织美国一流的爵土乐队在中国进行“艺术家之梦”巡回演出,演出团到达中国10个省市的14个城市。观众达25万人次。每当他踏上中国国土时,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情愫。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让华赞为之追求。

异国喜结良缘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对中国姑娘陈丽新可以说是有缘万里来相会,他们从相识 — 相知 — 相恋 — 相爱,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异国良缘更加体现出华赞 的中国情结。

华赞与陈丽新的情缘是由演讲产生的。

陈丽新1966年降生在湖南省炎陵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成为炎陵县第一个进入清华的高材生。小丽新于15周岁生日那天迈入京城的最高学府,开始了新的生活。天资聪颖而灵慧活泼的她轻松地学完了5年课程后,又成为保送的研究生,并于1989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斯坦福大学“工程应用研究中心”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唯一亚洲女留学生。23岁的丽新跨越重洋,来到了世人眼中视为“自由、民主与现代文明”之象征的美国。然而,美国的现实很快地使她意识到美国虽然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却没有个人的精神上的真正自由和幸福安乐,反而目睹了种种人性的冷漠、物化、道德的混乱与沦丧和各种社会病症。显然,美国不能作为中国学习的样板。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场风波,加之海外舆论大肆歪曲的宣传,使许多留学生的思想产生混乱。当时在美国留学的陈丽新一度陷入了苦闷之中,她也和许多中国热血青年一样,为中国的前途担忧。

1990年6月的一天,陈丽新接到通知:6月30日下午一个美国青年学者要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据说演讲内容是中国哲学文化复兴方面的主题。而且用中文演讲。

一向很自信的陈丽新听到这一消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一个外国人竟敢向中国留学生演讲“中国文化”,如此班门弄斧,我倒要见识见识。那天中午,陈丽新带着挑战者的心理,早早坐到第一排的中间位置等候演讲者。

这位演讲者就是华赞。

当这位满脸疲惫、风尘仆仆的外国青年出现在演讲会上,并用流利的中国普通话开始演讲时,全场的中国留学生被折服了。尤真是他那客观超越的立场,对中国未来发展不同凡响的观点,给中国知识分子和留学生的民族悲观情绪注入了兴奋剂。华赞的每一句话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陈丽新的心弦。随着他的思绪,她陷入了深思。

“在人类的几千几万年甚至百万年过去和未来的历史中。几十年或几百年算不了什么。西方现在的‘高度物质文明’和中国的所谓‘落后’都将是暂时的、不永恒的。”

“中国的问题也不能单一地在中国这个框架内来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成就、困难和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以及中国未来的光荣,都已经不只属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本身。必须在一个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网络里去认识中国的状况。”

“人类集体的进化经过了家庭、部落、城邦、国家的建设,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性的和平大同世界的建设时期。世界正处于新世界文明诞生前的阵痛期。新生命诞生的时刻越临近,这种阵痛也越明显和剧烈。一个对新生命诞生过程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只会感到迷惑和畏惧;但那些熟悉新生命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人,对这些不稳定的阵痛反而会感到期望和喜悦,而作智慧的准备。”

“现在是中华民族从自豪感和自卑感的两个极端和两者混合的心理状况中都超脱出来的时候了。这样才可以有远见、有深度、清晰地计划,冷静地、以求实的精神协助伟大的祖国作出他所应该给予未来大同世界的贡献,自信地站立在它适当的位置。”

“巴哈伊信仰的圣护守基.阿芬地曾写道,‘中国民族无论在其内部的国家财富还是其隐藏的物质、文化和灵性的潜力方面,都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中国应从内向走向外向,跟别的民族交流。中华民族无论在自己的祖国还是在它己建立华人团体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无论在态度方面、行动方面,还是在思想体系方面,都必须从它习惯性的内向状态转变成外向而先进的民族,跟其它国家民族的人民自然而自由地交流。如此中国既会保护和保留自己,又将吸收世界各国建设性的长处而免于固步自封。”

“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敏锐的辨别力和洞察力,而绝不需要走弱者的简单的模仿者的道路。从悲观转向乐观,从内向转向外向,中国才可以从简单的模仿者的角色走出来,在那些为它注定的可贡献给世界的那些方面变成世界的引导者和领导者。”

“现在是东方和西方彼此合抱的时代:

‘在现在,东方需要物质方面的进步,西方需要精神方面的进步。’

‘东西两方必须团结,互相交换其所需。这种团结 可以促成真文明之实现,精神与物质双方并进,都能发扬光大。’

‘东方与西方要彼此学习和吸收对方的长处和成就,而抛弃两方的短处。两者还必须寻找它们共同缺乏的那些高尚的神圣文明的原则。追求向往那超越的新世界秩序和我们还尚未达到的世界性的文明。’

‘中国是未来的国家。中国文化教育崇高的人,将对世界未来作出很大贡献。我希望中国几千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目前近百年形成的民族自卑感达到平衡。不要只看本世纪的情况,本国的情况。要从内向转为外向 从悲观转向乐观,这对中国的未来将有很大的帮助。人类作为一个集体的完美境界是多元化的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内心完美。中国文化在这方面要扮演很重要的领导性的角色。这是巴哈伊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信念’。”

华赞超脱潇洒的演讲口才,字字珠玑的逻辑推理,引经据典的旁证博引,无不给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陈丽新当场也提出了她困惑良久的尖锐问题,华赞都给予满意的答复。

华赞演讲结束后也对陈丽新产生了兴趣,他觉得这位中国姑娘比其他人似乎更多一层内涵,有一种使命感提出的问题深刻、尖锐。于是,他主动提出邀请,约她7月4日美国独立日休息时再见面畅谈。

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华赞和陈丽新第一次约会。他三天前的《超越政治之争辩》的演讲,已经让处于彷徨时期的陈丽新理清思路,对中华民族重新树立起信心。那个晚上的交流,他们从世界趋势谈到中国前途,从哲学谈到音乐,从兴趣谈到志向。……

华赞与丽新一见钟情,继而进入热恋,仅仅两个半月后,于1990年9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巴哈伊中心举办了由来自40多个国家不同种族的200多位来宾参加的婚礼。这两位异国鸳鸯结成秦晋之好。1993年5月,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华宇羲,其含义为“中华是世界的晨羲”;1996年10月,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华宇清,寓意“中华文化将带来世界的澄沏,和平宁静”。他为一双儿女申报中国国藉,落户上海,这两个孩子会讲汉语、英语和波斯语,很小就会操作电脑。现在,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在上海诞生,是一个可爱灵慧的女儿,取名华宇灵。华赞说,他们将来是中国跨世纪国际化人才。

创造未来趋势

“以中国为圆心,以地球为半径画圆”。这是华赞的人生哲学。1992年底,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性历史时期时,他带看怀孕三个月的妻子来到上海,落户浦东,寻找“圆心”。

在这之前,陈丽新已取得美国“绿卡”,她打算在美国永久居留。但自从她认识华赞后,她被“俘虏”了。

华赞的观点是中国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国家。

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东西方多种文化背景与知识、能协调多边关系的通才,和在西方受到各种领域的前沿训练的专才,将会在生机勃勃的中国得到广阔的施展天地,也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化进程的质量与速度。他对中国的坚定信心和乐观态度,以及鼓励青年应有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了陈丽新和许多听过他演讲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决定立即回到中国去,以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中国迈向世界的洪流中去。

华赞创办了美国未来趋势国际集团,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在美国洛杉矶、华盛顿和纽约设有办事机构,与美国白宫总统执行办公室、商贸部及一些金融机构和财团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该集团网络遍布欧洲、澳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集团在国内许多城市设有联络员。与300多个城市建立了密切的工作联系。

未来趋势集团长期致力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内地城市与乡镇企业的国际化发展。1997年1月,华赞亲自陪同长春市招商代表团访问了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六国,同各国政府机关、商务团体和金融机构高层人士进行多项经贸洽谈,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华赞以上海美国商会与政府关系委员会副会长和国际友好城市选择与促进委员会会长身份,带领数十个代表团出国访问,己促成一批城市结成姐妹友好城市。自1992年以来,华赞多次率团出国招商,他突破华侨圈子,真正与国外中国公司、金融机构总部接触,引进外资,安排重点项目在海外融资;帮助企业在海外办厂,开拓市场,设立办事处等。

1998年7月初,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华赞以上海美国商会名义参与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克林顿总统。在此之前,促成一项一期投资为1500万美元的中美环保合作项目。在克林顿访华期间,该项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现己在中国20多个城市执行。

在促进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合作的同时,华赞写出了一系列有深刻见解的理论文章,如《中国文化将在新世界秩序中扮演领导角色》、《突破无形的隔墙》、《中国和平论》、《中国迈向世界的伟大进程》等,在海内外主要报刊发表、转载,影响很大。他被誉为“和平的使者”、“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真正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友人”。每年,无论他的工作多么繁忙,都抽出大量时间和资源,策划和组织至少一次高层次策略性的国际研讨会和大规模的文化系统活动。去年他策划了向美国赠送孔子雕像……以“中国和平论”代替“中国威胁论”的活动。今年,未来趋势国际集团作为国内大型庆典系列活动“普天炎黄贺千年”的国际总代理,正在积极地策划和组织如何使这一次普天炎黄子孙庆祝千年之交的活动体现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内蕴,展示出中国在迈向新千年之际融人国际社会的泱泱大国之范。

目前,华赞先生已找准中国这个圆心,正在拉长全世界的半径,把未来的跨世纪的圆画得更大、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