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历五次整顿洗礼的信托业似乎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虽然重新登记的一些信
托公司已充分认识到了稳健的重要性,但风险仍在悄悄聚集。

4月19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出面提示信托投资公司要密切关注股市和房地产等
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控制,并指出当前要严防公募、保底、挪用、关联交易等违规风险。
而在一个星期前,银监会召集58家信托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在合肥开了整顿后的第一次
全国信托工作会议,主基调也是加强监管。

“信托为什么屡屡出事?实际上是有深层次原因的。”针对银监会的紧收措施,北
京某信托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如果大的环境没有调整,信托业再次“出事”简直是
必然的。

监管部门最近的调查显示,在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中,约1/3的公司存在问题,
即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中,已经出现新增坏账比例过高和不规范运作的现象。据说管理层
为此已经停止了信托公司的重新登记工作。

因此,有人把银监会这次的一系列动作称作是对信托业的第六次整顿。对此前述的
某信托公司总经理说:“我们信托界同仁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大家都不愿有再

次整顿了。但是,从现在的一些信托公司的经营情况看,大量的资产被集中安排在一类
或几类业务上,这的确有问题。”他认为,现在有些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存在结构失衡
的现象,有必要进行控制。

银监会加大对信托业的监管,也有专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指出这是在策应央行的政
策。比如银监会即将出台一个《房地产信托专项管理办法》,对集合信托在收益率和应
用方式上给予一定限制,这被业内称为是信托的“121文件”。对此前述的某信托公
司老总认为,这说明监管部门总算认识到信托的力量了,与以前信托业不受重视相比,
应当说是个好现象。银监会策应央行本身也是合理的,因为监管政策本身要有统一性和
封闭性。从这次对房地产热的政策出台过程来看,央行和银监会应该说配合得非常好,
第一步在央行出台“121号”文件时,对能通过信托来绕开其限制并非不知情,在第
二步银监会加强对房地产信托的管理时,也并没有说完全取消这一业务。“开口子的时
候没有全打开,关的时候又没有全关上,这说明监管部门的调控技巧提高了。”

这位人士同时指出,现在应深入思考信托业为何又出现风险的原因,监管部门除了
调控外还应考虑信托业的出路问题。“没门走就必然会跳窗,跳窗就必然会有人摔断腿
。”他认为,目前信托业至少面临两个方面的困境:

首先是信托公司面临着来自股东方面的短期盈利压力。信托公司的股本金相对较小
,股东个数也较少,这就会导致大股东控制的现象,一是信托公司与大股东间的关联交
易不断,而信托公司的资产放大效应远甚于上市公司;二是股东片面追求近期回报,促
使信托公司管理层铤而走险。信托公司的收入来自和资产规模相应的管理费,想要有高

国外的信托公司来看,没有哪家能在3到5年之内就产生高额的回报,都是随着资产规
模的扩大而逐渐提高的,但我们的金融文化里就缺乏这种长期理念,而存在一种“股东
倒逼”的机制。现在有的管理层利用了股东的这种心理,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在
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比如现在大家热衷于房地产信托,但到底有几家信托公
司有房地产管理能力呢?

其次是监管部门没有给予信托业独特的政策支持和业务空间。比如在基金推出时,
监管部门的设计是先有封闭式基金,让各家公司都有一个较稳定的收入,然后才有开放
式基金。而信托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较稳定的业务领域,这很容易导致信托公司一上来就
去涉足高风险领域。具体来看,受托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类业务,比如社保基金、企业年
金等的投资也可以交给信托公司来打理,但相关政策并没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