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网友hockey的英文原文转贴。

2012年1月15日
作者:罗伯特.凯恩

如果说信息尚未被有效传递的话,上周的票房确认了一个事实:中国不清楚如何让美国人或者国际观众买票看中国电影。

中国最新登陆美国的电影是“金陵十三钗”,本周五中国大陆名声鹊起的影片开始在30块北美银幕上上映。这部电影意在抓住全球观众的眼球,而且这样一部投资9000万美金的影片也需要达到这个目标。但是,尽管它启用了国际影星克里斯丁.贝尔, 并且由国际知名的张艺谋导演执导,美国知名的制片人戴维.林德(他曾在藏龙卧虎中取得巨大成功)作制片,退役的发行人克里斯.鲍尔作发行,该片只取得48448美元的票房和每块银幕1615美元的业绩。

该片是中国5年来在美国电影市场失败的持续。中国影片在美国很少超过50万美元票房收入。即使在中国国内票房超过5000万或者1亿美元的电影亦不例外。

中国影片并非在国际上从未获得成功,但是成功的例子实在太稀有了。最近在美国取得不错票房的是2006年李连杰的“Fearless”, 取得4300万美元的票房。2004年的“英雄”取得5300万美元的票房(也是李连杰主演);同年的“The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达到11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历史上票房收入最好的影片是“卧虎藏龙”。而这部影片实际不是中国影片,它的制片来自香港和美国,导演是台湾裔美国人。

中国影片的失败并非是因为寡于尝试。所有的中国制片人、导演和投资人都希望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中国共产党更是希望将中国文化输出给世界观众以应对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但是却完全不得要领。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实际上不存在能够写出吸引国际观众的电影故事作家。文化障碍是一个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无论中国的制片厂还是投资者根本不懂得电影的发展过程。不尊重作者而且对投资于写作欲望极低造成中国的电影制作最多只能产出平庸的作品,最次的是完成糟糕的电影。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个制度把现实主义和刺激感剔除了,留下的是乏味的老生常谈。他们对电影主题、人物和门类元素的微观控制和删节使得良好的故事发展变得不可能做到。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导演的问题,他们专制的风格完全无视其他人的贡献。好莱坞的合作式电影制作过程是不完美的,但是这个系统使得摄像特技制作(Cinemagraph)、制片设计、作曲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为影片作有意义的贡
献,甚至挑战导演的工作,这样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比中国式的导演控制一切(每
个人)的制度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中国电影人知道他们的电影在海外票房不佳,其中聪明的人明白他们需要帮助。好莱坞有很多东西可以帮忙,只要他们能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