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老人:“洋玩艺儿”作祟》
在儒教复兴论坛关于儒教问题的讨论中,陶斯咏先生的一段发言颇契我心,值得三读。他说:

“清朝是儒家精神很少的朝代,即使不被外族颠覆,亦必将为内部所击破。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的击破更有可能。惜乎晚清乃至此后的革命,用的不是儒家儒学儒教,而是洋玩艺儿,以至于乖戾至今,不得正道!晚清公羊大胜,激起儒家精神复活,但大势所趋,把持不住矣。那么,我们现在所作的,就是继承晚清的公羊学精神,以激发整个儒家儒学儒教的活力。简而言之,经世致用也!”

“惜乎晚清乃至此后的革命,用的不是儒家儒学儒教,而是洋玩艺儿,以至于乖戾至今,不得正道!”此言最是一针见血。而阿蒙先生却表示反对曰:

“该语有排洋的倾向,有反民主的倾向,科技与民主并不是洋人“专利”,认知与工艺、正义与秩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普遍的需要与价值,追求认知与工艺、追求正义与秩序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崛起尤其二战后的和平发展,促进了欧洲人扩张到整个地球世界………什么“乖戾至今,不得正道”,主要责任不要归到“洋玩艺儿”上,不要归到“师洋”上,事实和逻辑都欠缺;而且近代中国不是学洋学得太多,是学得还太少,学得不够,严重不够!”云云。

确实,“近代中国不是学洋学得太多,是学得还太少,学得不够,严重不够。”但是,造成这一“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出了大问题,是“道丧”、“体衰”所致。

制度和器用层面的东西都属于“用”。东海认为,陶斯咏所说的“洋玩艺儿”,指的不是“用”,而是就“体”而言(如理解有误,请陶君指正)。汲取西方好东西为我所用,当然是应该和必须的,但自家根本不能丢,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不能“洋玩艺儿”化。

晚清以来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重体、不能保本,不能坚持中华文化的指导,遂使马列主义之类“洋玩艺儿”喧宾夺主、唯我独尊,让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付诸社会、政治实践,从而阻碍了对民主科学及某些普世价值的追求—这是最要命、最用不得的“洋玩艺儿”呀,把它定于一尊捧进宪法,就会导致对制度和器用层面的“洋玩艺儿”“学得不够,严重不够”了。2009-10-28东海老人

《君子固穷,小人则滥》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事实判断,语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在“子路愠见”之前还有“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的记载,形象地描绘出孔子“固穷”的风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君子无论贫富贵贱穷通寿夭都不会丧失道义原则而胡作非为,纵然穷到极至,衣食不足面有菜色仍持而能坚,纵箪食瓢饮仍“回也不改其乐”,这叫“穷则独善其身”,穷且益坚。

小人一穷就滥了,乱来了,就铤而走险投机取巧为非作歹“行险而侥幸”了。而且小人往往变本加厉,穷固然滥,不穷照样滥,甚至越是有财有势有权有力,越滥,滥用金钱利己以害人,滥用权力损公而谋私,成为无耻烂货。比如贪污受贿仗势欺人,比如倒钩执法杀良冒功,都是这种富贵小人的滥行烂事。坑蒙拐骗,杀人是滥,象凯迪网上著名的赵老师“躲在学校这10多年每天给学生讲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象海归博士们的自杀,也是一种滥。

孟子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君子“无恒产”但“有恒心”,所以能够安穷乐道,“贫贱不能移”。小人既“无恒产”又“无恒心”,一旦穷困就会“被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孔子“在陈绝粮”,指的是“经济上”的穷,实则人生一切挫折坎坷、一切逆境困境都属于“穷”的范畴。2009-10-28东海老人
首发《民主论坛》东海草堂新浪分堂http://blog.sina.com.cn/donha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