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这句话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世人的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立场以及兴趣爱好理想追求千殊万异。小不同,不妨相为谋,比如君子与君子基本原则大方向相同,但有时意见行迹不同,不妨存小异求大同。如果是根本性、原则性的不同,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只好“不相为谋”。 这里的“道不同”,指的就是这种大不同。

不仅邪人与正人、善人与恶人之间“道不同”,便是同为正人善人,“道”也会大不同。吴嘉宾《论语说》:“孟子曰:‘伯夷伊尹柳下惠三子者不同道。’道者,志之所趋舍,妇出处语默之类,虽同于为善,而有不同,其是非得失皆自知之,不能相为谋也。”

同为好人,如宗教信仰、文化立场大不同,也很容易产生冲突,很难正常交流和互相取信。比如有自由人士说:“你们儒家从孔孟以来不是傻子就是骗子伪君子,要不就是大话窭子牛皮精,充满道德骄傲,动辄大话连篇…”云云。

对于这样缺乏儒家常识、充满误解轻蔑又自以为是的西方中心论者,东海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呢,说得最多又有什么用呢?相互之间连正常交流都办不到,连基本信任都没有,就缺乏“相为谋”的基础,如果勉强“同谋”,除了误事误人兼自误,相互伤害,又能“谋” 出什么名堂来?

人的各种差异包括“道不同”,源于习性的不同。人人都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人人都是良知佛,这是就人的本性而言,但在习性层面,人人千殊万异。便是圣人与贤人之间也有差异,小人、恶人与圣贤君子更是大大不同了。(大同理想的实现有赖于人类的“道同”,人人良知灿发,“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这又有赖于儒家学说的与时俱进和广泛普及)

蒋庆有一句话曾饱受恶评,东海某文提及颇有微词,而今忆及,不禁深有同感。蒋庆说:人与圣贤的差别比人和猿的差别还要大(凭记忆,或不确,大意耳)。
2009-10-10东海老人

《儒佛道三家的适当位置》
儒佛道三家都致力于道德建设,可以说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与政治和社会的距离。儒家主张道德建设与法律、制度、政治文明之建设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佛道两家则对政治问题和社会生活采取疏离和回避的态度,只修心性,不及其它。

在政治挂帅的时代,疏离、回避政治也是一种思想精神独立的表现,也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意义,但毕竟是消极的。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

尽管政治社会问题在根本上都可归结为道德、心性问题,如果全社会人人智慧大开、心性大明、道德高尚,人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政治和社会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问题在于,在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这个“如果”仅仅是“如果”而已。人类社会道德的提升和智慧的开发,都离不开良法良政和良制的保障,在政治和社会层面,道德也必须体现良法和良制。

刘松萝先生说得好:“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回避了这些问题,你就应该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特别是不要在涉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喧宾夺主。”(《余秋雨,最大的问题不是“含泪”》)刘松萝先生是针对余秋雨说的,我觉得移之于佛道两家,同样合适。

不能说佛道两家不关心政治和社会,只能说它们各有其教义的局限性,关心的方法不对机,不切于用。当然,作为出世法,它们不可能象儒家那样关心政治并致力于政治道德和法律制度之建设。这完全可以理解并值得尊重。

我说过:儒家对佛道两家不完全认同,却视之为两大不可或缺的辅统。就象一座房子,儒家是中间大厅堂,佛道为两边厢房。佛道两家对于政治和社会有辅导性价值而无主导性功能,以儒家为主统,理所当然。正常的佛徒道士绝不会因“屈居”辅统而侮骂儒家。

儒佛道作为中华文化一主二辅三大统,应该相互尊重,“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特别是佛道两家,对作为主统的儒家保持必要的尊重,承认儒家思想在政治和社会层面指导性的意义和作用。佛道两家应该明白,“马家”和自由主义“当家作主”的社会都是不利于中华文化的昌盛发展的(尽管程度不同),只有儒家成为意识形态,佛道才会受到最大的尊重。2009-10-11
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
东海草堂新浪分堂http://blog.sina.com.cn/donhai5
值得一游的地方
漢網論壇http://www.haanen.net.cn/index.asp?boardid=2
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