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也是讲出来的

或曰:“道德良知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

这话不错,但不全面。儒家重视实践,强调言行一致,但并非不要言,不要讲学。讲学是讲明道理,讲明道德的奥妙。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深化实践。理不明,难免会影响实践。讲不正确却做得正确、讲不深刻却做得深刻的人,或许有,多乎哉不多也。

例如,不能从本性的层面解悟道德良知的奥秘,仅仅将之视为一种外在的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纵有道德亦无根。这类人物,如果遵守规范,会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人正人,但绝非儒家的贤人大人。对他们来说,做道德的人、过道德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奈是被迫是“不得不”,不是一件心之所欲的快乐的事情。

大文化人当身教言教并重,孔孟不能不言,释尊不能不讲。儒经佛典道藏,归根结柢都是讲道德的书,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也是讲出来的。儒佛两家历代大德大师,除了践履功夫高深,同时也是理论的巨人、讲学的高手。

有时候,文化人勇于发正言、倡真理,一种实实在在的正义行为和道德践履。如遇恶人作恶,一言不发冲上去阻之制之,可敬;大声喝止或代为报警呼救,同样是义举。公共知识分子批判专制追求良制、反对特权维护人权都离不开言论,这难道不是在“实实在在地做”吗?

有言无行不好,有行有言最好,有行无言也可以,怕只怕既讲不成理,又做不成事,让“实实在在地做”挂在嘴上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以此来否定他人传道明理解惑的努力,那就成了言行俱缺的妄人,理论实践言教身教全都成空。

如果儒学、东海大良知学理论上有偏或误,如果东海言行有脱节有矛盾或有言无行,有人指出,我会非常欢迎。但若泛泛地说道德良知不是讲出来的,以此否定儒学、大良知学的意义,恰显其妄耳。

这种妄人今古多有,清初大儒潘平格的一个朋友就曾反对讲学。《潘子求仁录辑要》载:

“一友闻讲学,恚日:学在躬行实践,讲学不是。先生大称善,顷之问曰:君能躬行实践否?友曰:未能。曰:君谦辞耶?抑躬行实践日见不足耶?友曰:某实未能躬行实践,但愚见学甚不必讲。曰:今之为此言者甚多,但窥其意,直是不欲讲学耳,非谓已知躬行实践无事于讲也。如此,与自暴自弃何异?友曰:某虽不十分躬行实践,然无甚过举。曰:此正坐不讲学耳。若讲学,便见目前之过不少,便不忍一日不躬行实践,若真躬行实践,亦不恶人讲学。”2009-8-12东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