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圣经”等(东海随笔十一则)

《必须提供证据支持》
某网友曰:“去年我曾经委婉对东海兄提出过几次批评…我维护的是其所宣扬的学问,批评的是其宣扬所必具的理论修养工夫不足,以及偏于心理揣度的文风。东海批康德的时候,我也调侃过两句,我认为他并不懂康德,他自己也承认康德的书他读不下去。他那些批评要么是转借于他人,要么是无的放矢。严格讲我这不叫求全责备,而是恨铁不成钢。”

“所必具的理论修养工夫不足”,这句话我很感兴趣,确切说,是对这句话所必须提供的具体证据支持感兴趣。不论儒佛,皆忌妄言,务恳出示证据。这也才能让我真正受益,从而有望达到让铁成钢的目的。我有文化大野心,有社会和历史的大责任心,所以非常欢迎、渴望有人能在理论上挑出我的毛病来。

还有“偏于心理揣度的文风”,也希望至少举出一篇、一例来—-不必再举东海随笔《余秋雨的倒掉》那篇啦。小随笔或不很严谨,但对余秋雨的批评,还是有理有据,并不“偏于心理揣度的”。

批评,有道理批评与道徳批评的不同,批评当以道理为主,但也不是不可涉及道徳,特别是对公众人物。不论是针对道理还是道徳,关键在于是否合理有证据,证据扎不扎实。我自认纵有“心理揣度”,也不会乱揣乱度。我对自己笔下流出的每一篇文章不仅负有法律责任,而且负有精神、思想、道徳等方面责任。我不怕触犯某些法条(如煽动罪),却怕遗笑大方之家或误导广大读者。关于随笔《余秋雨的倒掉》,附上尚昱君之言供参考吧:

“没觉得东海老人的文章有什么问题。可能是那位鸿儒先生太儒雅,有文字洁廦。洁廦者往往误以为自己讲卫生,其实最不卫生,太过干净,体内便失去对病菌的抵抗力。人如此,文亦如此。”

关于康德。东海批康德三文俱在,至今回看,自觉言之有据、批之合理。文中提及,西书大多翻译不佳,令人不耐读,但有时为了解某些西方学者及其思想,不得不读一些,尽管不喜。说成“他自己也承认康德的书他读不下去”,味道就不同了,似乎我没读其书就乱批似的。用“不喜西书”也证明不了“不懂康德”,泛言“要么是转借于他人,要么是无的放矢”更无意义。请依东海批康小文具体指正为荷。2009-7-9

《旧雨新朋请免礼》
近十年来,除偶尔外出探亲访友或探山访水及偶尔“三陪”(陪喝陪聊陪游)极少数至交好友外,每天都在读书写作思考兼神游,一天笔写数千字、工作时间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上网、上q(借用儿子的)时间不多,主要在几个网站及通过电邮发文,一般停留时间极短。

有友人在论坛上打招呼未得我回答,曾面责我。实在对不起。在现实生活中,对朋友自当有问必答,在网上就很难做到,或没见到,或顾不过来,礼貌不周,特求原谅。旧雨新朋,欢迎依理批评,我会尽量选摘有点意义的问题予以解答,但有些问题实在不值得费我时间,只好请恕(友人电邮必复),至于一般行礼问候更是请免为荷。2009-7-9

《道德与道理》
或曰:“儒家强调以德服人。老兄一味讲理,就算打遍天下无敌手,别人纵然口服也不会心服的。”

答道:首先,在个人层面,儒家只强调道德,不强调服人。在政治上,儒家也不讲以德服人,只讲以德养人。孟子曰:以德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其次,东海目前无缘于现实政治,主要工作是讲理、明理,故只问自己讲得对不对,别人服不服不是我考虑的。另外讲理并非不讲徳、不要徳,讲明人生社会政治自然宇宙某些道理,本身就修身的重要法门之一。

笫三,就算客观上以德、以理可以服人,也有个前提,就是对方也重徳重理、“级别”相当。不讲理者不会明理也不会明徳、自然不会尊徳。在很多人眼里,孔子也不过丧家犬而已。

而且,一个人品道徳如何,往往非浅眼凡夫可测。很多人因我直言而斥我无礼,进而视我为小人为蛮夫乃至为凶徒恶棍呢。我对义理之争相当执着,对意气之争则毫无兴趣,对众多泛泛的空洞的贬责颇不愿回应,对这类与道理无关的攻击更不会再辩。(以前识人欠明,误当某些人物为人物,曾对其“误会”妄言哓哓以辩,殊无谓,甚自耻。)

笫三,道德与道理有别而又不可分。因为两者“有别”,儒家不以人废言,如果讲得有理,纵然其人品不足,又何妨一听?因为两者“不可分”,小人蛮夫凶徒恶棍,或能讲得出一些道理,但很难明白大理、讲通大理,更不可能讲遍天下无敌手。2009-7-9

《儒者本份》
某君教导:“不要教别人,教好你自己”;又有高人指点:“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不要多事,天下本无事。一切无非庸人自扰!”

两说皆不无道理,皆不确当,更不符儒理—–倒有些佛教小乘及道家的味道。
作为儒者,“教好自己”是基本且必要之条件,但不能以此自足。

儒家特别强调尽性,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教好自己、做好自己,好到极至,就是尽己之性。但如果不进行一番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工作,己之性“尽”不了也。故正已正人、立己立人都是儒者本份,不可分。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如果对于不中不才之人、不真不正之理、不良不善之事一概弃而不问,纵贤,与不肖之人差不了多少。

“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就天下无事,确实,问题在于,这个假设仅仅假设而已,在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根本无法成立。“贤不肖”共存才是社会的常态。儒者必须致力于制度改良和人文教化,以驱恶倡善,让越来越多的人做好自己。某君要我“不要教别人,教好你自己”,何尝不是教人哉。尽管不无偏颇和“意气”,然“教好你自己”此言甚善,是值得我、值得每一个儒者借以自警的。2009-7-9

《不得已》
古人称孔子至圣,颜子复圣,孟子亚圣,都是圣人。(我在《圣贤论》中已将孟子“略升半级”,与孔子同为至圣)《近思录》有一条是关于圣贤气象的论述,很形象,也颇中肯。《近思录》曰:

“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焉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孔子尽是明快人,颜子尽岂弟(恺悌),孟子尽雄辩。”

孔子、颜子、孟子三人气象不同,一方面是各人气质、性格有异,另一方面“盖亦时焉而已”—-所处时代不同。孟子身处的战国,比孔子颜子时代更乱,孟子露其才雄其辩,实属物来斯应、“不得已也”。当今中国,比起战国时代来,学绝道丧更久,社会、思想更乱,东海不能不比孟子更雄辩,更泰山岩岩!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对孔孟二圣,我更尊崇和喜欢孔子,但我受命于自己:必须多向孟子学习。2008-7-7

《以圣人自期与以圣人自欺》
某颇懂儒佛的网友郑重教导:

“自己缺乏严谨的学术素养就要承认,就要认真学习,严格训练自己。诚者不自欺,以圣人自期与以圣人自欺,只有一个字的差异。不要教别人,教好你自己。”

说得好极了,值得置之座右。以圣人自期,正是儒者本分;以圣人自欺,则成虚妄之徒。东海文章遍江湖,《大良知学》一书也将出,非常欢迎有思想实力者,从思想义理到文章字句等各方面下一番伺隙觅瑕的功夫,找出一点“缺乏严谨的学术素养”的证据来,公诸天下,付诸公论。果真证据确凿,天下岂无明人?东海倘不肯承认,岂不正好暴露不诚自欺、言行不一哉?

东海确以圣人自期、自勉,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儒家为中华多出力,多尽心。不过,除了“救人时”,却绝不敢以圣人自封、自命。圣人必须后人追认,绝不是自封自命可成的。这么做,不仅证明不德不智,非圣人无疑,而且有百弊而无一利,适足以取笑、取辱乃至取祸。至于“认真学习,严格训练自己”,则是理所当然,是为思想学术垫基,也是传道解惑工作的需要。

另外,该网友以东海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种修养也是源于对真理影响渐进性、曲折性的认识。”作为“缺乏严谨的学术素养”的证据已不成立,理由见《回批鸟鸣可待成追忆网友》、《摄知归智》等三则随笔。该网友需要另打锣鼓重开张了。继续努力吧。2009-7-7

《对联与论理文章有别》
零态人网友贺家父七十大寿一联:育东海道德,五湖四海是公无量寿,养良知仁义。三界九天无私清凉福。可谓善颂善祷。有新浪网友问:

“东海老人,零态人的联,我怎么越读越假呢?还望老人慈悲开示”

这位网友估计刚阅过东海随笔《论理贵直言,对人贵真诚》,故有此一问。其实,这与东海“论理贵直言”的主张不矛盾。人与人之间相交往,“主题”因人因时而异,不一定都是以论理为主的。

对联与论理文章有别。祝贺联,论情谊重颂扬,纵出“事实”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况诗联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见仁见智,不必僵化理解。就人之本性而言,此“无量寿”、“清凉福”人人皆具,至真至实,非假非夸。2009-7-7

《余秋雨与余樟法,谁的问题?》
“比如《余秋雨的倒掉》前五行,就充斥着文学化贬低性评价辞藻,这是很不厚道、很缺乏修养的文风。这哪里像什么儒者,简直和时下网络流行的文痞无异。”

某君颇懂佛儒,一直对东海夸奖有加。这是其对枭文《余秋雨的倒掉》的评价。
我说过,近来反思,以前发言论事及待人接物,确有欠中庸不礼貌之处,如《借南冥之“头”警广大儒者》中对南冥的批评就很不礼貌。但这篇《余秋雨的倒掉》得到如此“夸奖”,且出诸某君之口,仍令我生惑。究竟是余秋雨的问题还是东海人品文风有问题?兹事体大,付诸公论并望高明赐教。东海老人(余樟法)顿首2009-7-7
附东海随笔:《余秋雨的倒掉》
很多文人包括大师级文人特别迷信自已的才华和聪明,不甘心老老实实做人。他们总以为弄点虚、作点假、撒点谎、投机取点巧、强辞夺点理,问题不大,万一出点意外,也可以凭才华和聪明狡辩一番,蒙混、遮掩过去。而他们恰恰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迷信”、“不甘心”上。
例如,余秋雨无疑是个有才华和聪明人,但他的聪明太小,有聪明而无智慧。他把四个揭批他的人称为“咬余专业户”,视为敌人,不知他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当年他因一些文字常识问题被一些专家批评,比如,“致仕”一词,自古以来都指交还禄位。余秋雨误以为是踏上仕途从政为官的意思,错用了,闹反了。被指出来,本应向读者致歉、向批评者致谢。可余秋雨不此之图,反而强辞夺理,并倒打一把,斥批评者忌妒,甚至诬之为盗版集团的人。这就很不明智,很自我丑化,很贻笑大方。东海当年就是因此一小事完全看扁、看透此人。
冷眼旁观多数大师的坍倒,往往不是因为怎样直接的或政治性的大恶大罪,而是由于不老实,耍小聪明,与常识作对。殊不知才华和聪明,有效,也有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尊重常识,把才华用在正道上,这才是智慧人生。为了社会也为了他们自己好,对中囯的公众人物包括一些“大师级”文人,亟须普及一些幼儿园道德常识,比如不要弄虚取巧、不要撒谎作假等。2009-6-15

《我们的圣经》
将基教经典译为《圣经》,大不当。佛所说为佛经,“道宗”(指道家宗师,如老庄)所作为道经,圣人所言为圣经。彻解心性奥妙、坚持仁义原则、践履中庸之道的为圣人。

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儒家来说,四书五经才是圣经,王阳明的《大学问》、熊子的《新唯识论》才是圣经。(详见东海《圣贤论》)阅不阅读、尊不尊重、原则思想上认不认可我们的圣经,不仅是儒与非儒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华夷之别的重要标志。不阅读、不尊重、不认可我们的圣经者,纵是中国人,也非中华人。2009-7-7

《谢谢森林象迹指正》
森林象迹引东海之言“释尊当年其实没有主动驱逐焦芽败叶,是他们习于小乘、难以契入大乘学而自动离席的。不过,为大乘之学所驱逐,也可以方便说为被释尊驱逐。” 评曰:

“这句有问题。原始佛教其实就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是后起的。我更倾向于小乘佛教,也是就释迦牟尼的原始佛教。”

谢谢指正。此事载于《法华经》。佛教认为,《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於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佛教的“事实”有时会异于世间事实。依世间事实,东海言中的释尊当改为佛。因为一切经文皆为佛所说,释氏是佛,佛不一定指释氏。2009-7-7

《礼与法为经权关系》
东海曰:“在儒家,就仁礼关系而言,仁是经,礼是权,礼要以仁为核心;就礼法而言,礼是经,法是权,法要体现礼的精神。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如佛教),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法家)。政治之善必须体现在一定的制度法律之中,法律要遵循道德原则。”(《经权略论》)某好友代校拙书《大良知学》时看到这一段时指出:

“若礼为“以道德为本、根据仁义原则制订的各种文物典章制度(又以社会政治制度为要)”,则礼包括法,若礼法并称,礼或指除法外的文物典章制度。礼、法似不宜称为经权关系。”

若礼法并称,法以礼为道德依据和精神背景,“除法外的文物典章制度”则是法的制度背景,故将礼法称为经权关系没有问题。另外,仁经礼权、礼经法权之说,是儒家经权论的延伸,不是严格的、原义的经权。2009-7-7
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
东海草堂新浪分堂:http://blog.sina.com.cn/donhai5
附言:预定《大良知学》者欢迎与东海联系或到此留言:
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4&ID=778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