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与余樟法,谁的问题?》
“比如《余秋雨的倒掉》前五行,就充斥着文学化贬低性评价辞藻,这是很不厚道、很缺乏修养的文风。这哪里像什么儒者,简直和时下网络流行的文痞无异。”

某君颇懂佛儒,一直对东海夸奖有加。这是其对枭文《余秋雨的倒掉》的上述评价。

我说过,近来反思,以前发言论事及待人接物,确有欠中庸、不礼貌之处,如《借南冥之“头”警广大儒者》中对南冥的批评就很不礼貌。但这篇《余秋雨的倒掉》得到如此“夸奖”,且出诸某君之口,令我生惑。究竟是余秋雨的问题还是东海人品文风有问题?兹事体大,付诸公论并望高明赐教。东海老人(余樟法)顿首2009-7-7

附东海文章:《余秋雨的倒掉》
很多文人包括大师级文人特别迷信自已的才华和聪明,不甘心老老实实做人。他们总以为弄点虚、作点假、撒点谎、投机取点巧、强辞夺点理,问题不大,万一出点意外,也可以凭才华和聪明狡辩一番,蒙混、遮掩过去。而他们恰恰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迷信”、“不甘心”上。
例如,余秋雨无疑是个有才华和聪明人,但他的聪明太小,有聪明而无智慧。他把四个揭批他的人称为“咬余专业户”,视为敌人,不知他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当年他因一些文字常识问题被一些专家批评,比如,“致仕”一词,自古以来都指交还禄位。余秋雨误以为是踏上仕途从政为官的意思,错用了,闹反了。被指出来,本应向读者致歉、向批评者致谢。可余秋雨不此之图,反而强辞夺理,并倒打一把,斥批评者忌妒,甚至诬之为盗版集团的人。这就很不明智,很自我丑化,很贻笑大方。东海当年就是因此一小事完全看扁、看透此人。
冷眼旁观多数大师的坍倒,往往不是因为怎样直接的或政治性的大恶大罪,而是由于不老实,耍小聪明,与常识作对。殊不知才华和聪明,有效,也有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尊重常识,把才华用在正道上,这才是智慧人生。为了社会也为了他们自己好,对中囯的公众人物包括一些“大师级”文人,亟须普及一些幼儿园道德常识,比如不要弄虚取巧、不要撒谎作假等。200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