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故事A

1997-98年的金融危机中马哈蒂尔曾经说,我们辛苦工作了三四十年,而有人拿了几十亿美元来晃了一趟,就要套走我们半个世纪积累的财富。在一些政治家眼中,东亚被索罗斯等人变成了一台街头的取款机。
本文以香港为例,用简化的版本谈谈量子基金和夥伴们(以下用量子基金/索罗斯泛指国际对冲基金和炒家)是怎样把东亚市场变成取款机的。先打个预防针,这么复杂的问题要全说明白基本上不可能。
香港从1983年10月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peg),考虑到香港经济依赖进出口贸易以及受政治前途的影响,货币固定在美元上利大於弊。何谓peg?央行通过市场维持港币兑换美元汇率不变化。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责任是监管和汇率,而美联储的责任是监管和利率,差一个字,差一万里。
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制度有益于进出口贸易,但放弃了央行最重大的权力:利率调整。如果外汇大量涌入或者出逃,央行必需进场干预以维持汇率不变,於是迅速增加或减少当地货币供应,从而改变利率,peg是以利率做为人质的调控体系。
peg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汇率不是市场决定的,政府维持的汇率水平可能远远偏离经济的基本面。东亚的国家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等大多使用这一制度以促进外向型的经济。
从体制上说,整个东亚没有比香港的经济基本面和法治更扎实的经济体了。然而95-97年两年间,香港地产市场升值80%,恒生指数翻了1.4倍,在1997年8月7日到达顶峰16673点。刘明康曾经评价:香港经济何德何能如此涨法?香港挨骂是应该的,不过泰国马来亚印尼涨得不比香港慢。
这些就是对冲基金们的机会。大凡索罗斯们能下嘴的地方,叫“arbitrage trading”, 套利交易。简单地说,索罗斯发现这东亚经济运行得跟经济学教课书上的公式不一样呢,他选择了相信教科书而不是东亚经济。中国社会向来就看不起书呆子,我借此机会在这儿顺便帮书呆子正一下名。索罗斯问了同一个问题:东亚何德何能涨成了这副样子呢?它不可能长远维持下去,一定要回归到基本面!

现在的市价和基本面之间的差别就是索罗斯同学要赚取的。东南亚peg体制和发烧的股市给他提供了下嘴的地方。索罗斯同学常说自己的行为是在做善事,帮助市场回到基本面上去。
入场

1997年7月,东南亚已经在五十年繁荣的暖被窝中进入了一场恶梦。
月底有谣传说泰币会贬值,市场顿时闻风而动,泰国央行动用了70亿美元在现汇市场,230亿美元套在远期合同货币市场以期稳住泰株币值。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所有美元储备全部告罄未能够阻止对泰株的抛售,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株一泄千里。七月中旬的时候,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感受到了强地震的到来,然后是南韩和台湾,东亚大部分的货币和股票交易市场在鬼哭狼嚎摇摇欲坠。

索罗斯们进场了,在这场比赛中,量子基金和它的夥伴们把自己看成ac米兰队,东亚大多数金融业组成的球队和它们终於断兵相接。
刚看到东亚四周金融雪崩时,香港象一个旁观者,保持距离欣赏自己的坚强经济基础,在它回过神来的时候,这雪崩已经冲到它的脚下。10月21日morgan stanley建议它的客户抛售其持有的亚洲资产,这话打个比方就象一个政治局常委在某日说广东爆发sars了,北京也估计控制不住,大家撤吧。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索罗斯的弟兄们早就等在场边了。
如果香港股市过热,恒生指数一定应该降下来;如果其他东南亚国家货币都贬值,香港经济靠的是出口,港币必需贬值才能维持竞争力。基於这两个简单的道理,short sell就该获利,这是索的基本判断。
归功于美国人的惊人创造性,short sell就是卖你手头没有的东西。你可以借1百万股按今天的市价10元每股卖出去,半年之后再从市场上买1百万股还给我。如果港股半年后萧条或者崩盘,你可以从市场上以每股2元价格买一百万股回来还给我,中间净赚8百万港币,当然如果升值你就亏了。感谢金融衍生工具的发达,用不着麻烦索罗斯一支一支股票的买卖,直接买卖整个市场,就是恒生指数。把恒生指数今天先以目前市价卖了,几个月之后以那时的市价再买回来还给人。
对冲基金干套利这行一定要隐蔽,如果大夥儿都发现鬼子进城了,也就没有多少机会了,第一件事是要手头掌握大量的港币。虽说港币自由兑换,如果有人几天之内天天在市场上伸手就掏出来几十亿美元要换港币,除了吓死一大堆人,也会把警察招来(hkma),一天三顿饭悄悄监视起来是肯定的。不能暴露目标是个关键。再次感谢金融衍生工具,索罗斯们使用了swap。swap也不复杂,比如说你买了一百万美元十年国债支付利息6%,我买了一千万人民币十年国债,支付利息5%,我后来需要美元,而你又需要人民币。我?z把利息收益互相换了,发现都没有亏本而满足了各自需求。量子基金们把美元债权通过syndicate银行悄悄就换成了港币的债权,这只需要一纸合同过手,真是悄悄的我来了,不打扰任何人,手里就拽着源源不断的港币现金。
开练
说香港股市过热会降下来是容易的。对于量子基金们来说,重要的是怎么保证股市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地点狂泄下来!索罗斯们的金融工程师们开始他们跨世纪的杰作。
他们买下大量的恒生指数short sell合同,不完全数据显示那段时间签了关于恒生指数有80000个合同,10月21日当天约400亿港元的港股被short sell。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和透出的风声,跟随在大户后面的其他基金和散户们累积起来就是数千亿,所有的人开始卖的时候,谁卖得便宜谁才能跑掉,这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更加狠的是,他们同时在现金和远期货币市场上疯狂抛售港币。金管局为了维持汇率开始大量抛出美元收购港币,导致港币供应总量迅速减少,利率狂升。10月23日不到中午,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升到280%。
经济学101课程里的内容说,因为利率的狂升,股票市场对利率会立即做出反应,股市狂泄。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买money market上给你500%的利息,你把钱留在股票市场上干什么。高利率意味这大量资金从股市退出,转到债市和money market上。同时,长时间高利率导致企业成本剧增,会引发经济萧条,股票无论如何要下跌。
这在股市和汇市上的同时动手,叫做double play。
10月23日一天之内股市狂泄,40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烟消云散。

如果股票市场持续崩溃,量子基金拿着那上万个short sell的合同兑换成现金,拍拍屁股就回家了,股东大会上受一通表扬大家分红。
每每回顾索罗斯们这一招时,心里不由暗叹:狠啊!小平同志说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怎么就让索罗斯学得这么得心应手。股市和汇市总会失守一个地方,而他们哪里都能赢钱。当时的财政司长曾荫权和金融管理局长任志刚简直就是二十世纪末香港的哈姆雷特,保股市,还是保汇市?这是个天大的问题。
10月28日一天之内恒生指数跌了1428点,降到9060点。别忘了8月7日是16673点。到1998年的8月13日,恒生指数已经是6660点。
这座风雨飘摇中的危城!
生活在这种危城中的小民百姓是什么心态呢?

1988年通货飞胀期间已经记事的朋友还记得人们是怎么囤积油盐酱醋和所有市场上有的东西。我手头有一篇旧的《经济学人》文章,题目是《逃,逃,逃》讲1997年11月24日,有风声说日本人投资的香港yaohan百货商场很快要垮了,而这家商场里有一个蛋糕店,港人喜把蛋糕券送人做礼物,当日听到商店要倒闭的消息,数千人闻风而动,挤在店前几欲破门而入,要把礼券兑换成蛋糕。其声势之浩大,以至於职员藏匿,警察驻守。

所谓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实际操作时候,只是进行银行帐户数目的加减吗?
是不是有时候必须用现金进行交割?但是对于大庄家来说,用现金交割岂不是显得太笨了。

而且一个国家是如何来确定在市场中流通的总货币量,即cash。又是如何来确定自己的法定储备率的?

从理论上讲,如果大众觉得自己帐号的存款数字虽然看得见,但摸不着而心里不塌实,去把这些货币提出来,那么整个金融市场是否一定会崩溃?

和约没到期,不用交割,只要交保证金;到期不平仓就必须用
现金购买,交货…交易时的保证金一般是货物价值(或币值)的10%,5%,3%….而交割是100%的先一手交钱,再一手交货…所以,交易风险很大….

但是这些买空卖空呢?
是用现金交易吗?
若说央行抛出20亿美金储备进行救市,那么央行是不是真的拿出现金?
如果索罗斯买入1000万美元的泰币,他们是用现金交易?
那么进行投机弄市的时候,大批的现金进行操作是不是太恐怖了?

门外汉向诸位行家请教一个问题
引 用比如美联储怎么调整利率发钞票呢,格林斯潘在市场上从梦姑娘手上买了100亿美金的美国国库券。你给了他100亿美元的国库券凭证,而他就在你的银行帐户上添了10个零。他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市场上凭空增加了100亿的现金流动。反过来来,他卖给你100亿国库券的时候,他把你凭证给了你,他把你的银行帐户减调10个零,於是市场上100亿美元现金消失。央行就是靠画零来调控市场上的货币流动量。

请问,按风雨兄的话来看,其实是通过调控货币,来调整利率。我是这么想的,市场上多了100亿美元的货币,借钱容易了,利率就降下来了,市场上若是少了100亿美元,借钱自然难了,利率于是上升。

这么说,央行所谓加息减息,其实是货币调控的结果,而非货币调控的原因,对吗?
可能是这样
大众的资产包括通货,存款,政府债券,负债包括贷款.而商业银行的资产为储备,贷款和政府债券.央行的资产是政府债券,而负债是通货和储备.大众商业银行和央行都可以持有政府债券.因为政府债券只不过是有价债券中的一种,大众和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政府债券中又分为长期和短期短期债券没有固定的利息率,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其价值岁市场波动而波动,人们可以随时买卖以获利,就如同买卖股票.当央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时,他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短期债券,其价格出的足够高,人们就愿意抛出手中所持有的债券,当央行买进价值100亿的短期债券,大众收支平衡帐上的丈夫债券就会减少100亿,此时,央行无须向大众支付100亿元的现金,只要写一张面值100亿元的支票,大众将支票存入商业银行,其存款就会相应增加,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存款准备率进行又一轮的放贷,根据货币的乘数效应,最后的货币总量就会增加100亿元的mm倍{mm=(c+1)/(c+r)}.同样,当央行施行通货紧缩时,只须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出短期债券即可达到回笼资金的目的.去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回笼了相当于提高一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储备金率的资金,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所以,央行在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时并不需要发行或回收现金.现金社会人们已不需要使用现金进行大额交易.

有个问题,还是同highway 的那个问题。
/2/
引 用
2)同时,他们在现金和远期货币市场上疯狂抛售港币。金管局为了维持汇率开始大量抛出美元收购港币,导致港币供应总量迅速减少,利率狂升。
/2/
为什么港币供应总量会减少呢?有人卖,有人买,应该是sum = 0的游戏啊?金管局可以把收购的港币适时地再放回到市场上去吗?,不应该让利率那样的疯长才对。

/2/
这里问题是,他们抛售港币,金管局买入,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抛售的,和金管局买入的在数量上相当的话,市场上
港币供应总量也不会减少阿。

也许是因为他们手上的港币是在“市场”上的,但是到了金管局手里就不是在市场上了? 但是港币的总量是不变的阿。港币从他们的手里移到金管局手里,那么汇市/拆借市场上的港币总量也不变啊? /2/
是不是因为人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金管局买入的数量必须大大超过他们卖出的数量,才能保证维持汇率?

也可能有人说他们抛的是期权,那么金管局不能买入期权么? /2/

币供应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人们预期港币会贬值
从而将手中港币换成美元,导致市场上港币的供应量减少,市场上的港币少了,不容易借到了,自然利率上升。
如果金管局把收到的港币马上又投入到市场中,因为人们的预期并没有改变,会马上将这笔钱又去金管局兑成美元。这样不仅没有解决利率上升的问题,反而会加速耗光金管局手中的外汇储备,从而加速固定汇率制度的破产。这和金管局干涉市场的目的,――维持固定汇率,是背道而驰的。

option是一种权利,它本身是需要花钱的。而且期权市场的liquidity比较小,就是交易量很小,还需要量身定做exercise price, exercise date等等。

和highway兄开个玩笑,在索罗斯设计的scheme中,通过期权来买卖,相当于脱了裤子放屁。直接借了指数来卖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2/
octane99兄已经解释了,金融管理局收购港币,那么市场上就没有了。如果重新投入市场,相当于增加港币的供应,效果和对冲基金同时抛售港币一样,原来稳定汇率的愿望怎么实现。

liquidity越大market efficiency越高。举个例子,我在美国小镇上要买辆旧车,小镇只有四个车店在卖,每个月就那么十俩车成交。这个市场的market efficiency很小,我可能拿到的价格受偶然因素决定的机会很大。於是我决定到ebay上面去,把目光放到更大的整个los angeles看,那市面上有上千辆车,每个月成交量都很大,其价格里面就包含了很多信息。

future和spot市场都巨大无比,直觉spot市场更大一些。伦敦的外汇交易市场每天成交量大约是5000亿美元。纽约和东京加起来还有大约5000亿美元。

索罗斯把他们发现的香港金融体制的漏洞称为“提款机机制”,倒是挺形象的,他这边按按汇市电纽,那边股市就不停吐钱。
再说点儿野史。
/2/
以索罗斯为首的大鳄集团除了在香港市场上排好兵布好阵以外,还伏下一支奇兵,那就是人民币黑市。老索通过某些渠道从1997年八九月份开始在省港黑市上大肆高买低卖人民币,人民对港币汇率节节走低。人民币对港币官价是1.07, 平时黑市价在1.1-1.15. 经老索一布置, 人民币在黑市上不停贬值, 俺最高换过1.5! 当时稀里糊涂,只觉得换得很爽,事后很久才听说是老索送的礼,细究起来偶还从老索身上赚过钱呢,老索从英格兰银行身上赚钱,从无数亚洲央行身上赚钱,俺从老索身上赚钱,按武侠小说谁比谁武功好的公式,难道说俺比老索还,这个这个,高?。不由由衷敬佩老索布局之深之密。冲击人民币黑市,一可以加深对港币贬值的恐慌和预期,直接证明亚洲货币都得贬;二可以引开中国央行的注意力,妄图使央行顾此失彼,顾不上给香港提供有力支持。以人民币兑港币黑市的规模,砸出一两百万美元的成本就可以极迅速的让人民币贬下去。孙子兵法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跟老索是异曲同工啊。

顺便问一下,我一直以为当时香港利率提升是金管局作出决定的结果。因为国际炒家手头原无港币,他们的大宗港币必须从香港银行那里拆借出来,一般对付炒家的正招是提高利率,从而加大炒家拆借本币的成本,使他们的炒做更加困难。所以利率上升是人为的决定,似乎不是央行买入本币的直接结果。
/2/
偶当时在听实况转播,真是惊心动魄。

本币的兑换有一个到off shore和on shore的问题
要换本币并不一定要在本国换,或找本国银行。比如完全可以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等地方找一些持有该币的银行兑换即可。所以如果该币的off shore market足够大,该国央行根本就无力做出任何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政府行为关闭off shore market,控制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时候,东南亚各国纷纷关闭了本国货币在新加坡的off shore market。
如果金管局能够主动提高利率,那对当时的整个经济也没有什么好处,毫无疑问的是会加重企业运营负担,使大量本来就已经快倒闭企业加速倒闭,就好像对一个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人,不是拉,而是直接一脚踹了过去。
/3/
而且从技术上讲,金管局能够通过汇率影响利率,而不能通过利率影响汇率,因为香港采用的是固定汇率。

索罗斯1992在估计英镑价值偏高时,攻击英格兰银行,几乎让其破产,逼迫英国推出欧洲汇率机制,自己从英格兰银行手中赚了10亿美元。
/3/
对各国政府来说,稳定的金融市场符合所有国家的更大的利益,imf后来出手相救,也搭进不少美国人的钱。

兵法云攻其必救,汇率是港府不得不守的
如果香港政府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话, 港府会守汇而弃股. 因为香港经济的基础是建立在金融业和进出口业上的. 作为金融中心, 本币的信誉就是金融中心的信誉, 港币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而比香港大许多的国家的货币例如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什么的却不是, 就是因为香港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每发行7.8元港币即在金管局的外汇储备基金存入一美元, 港币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如果本币信誉不报, 那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就完了.
香港财富的另一来源是进出口业,联系汇率制度是进出口繁荣的根本保证. 如果金融中心地位受损,进出口业受损,香港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索罗斯以冲击汇市发难正是攻其所必救, 希望港府剜肉补疮, 放弃股市.
/3/
至于聪明的中国(含香港)人如何应对, 请看风雨声不日隆重推出的巨作: 《保守主义的小白鼠》
香港的故事(3) 保守主义江畔的灯塔
在谈及港府如何回应这场半个世纪未曾见过的危机之前,有必要回顾港府的基本经济理念。
近百年来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其内部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围绕着平等和自由两大理念分成了左右阵营。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半个世纪的较量已经悲壮地落幕,而这场理念之争在各个社会内部仍然在以相对文明的方式在继续进行。这场争论不乏智慧、机敏、情绪甚至仇恨。

左方的人对右方的人说:你们要的不过是富人的自由。
右方的人对左方的人说:你们要的不过是奴隶的平等。

很少人比马克思的《资本论》把市场经济中的“罪恶”批判得更加体无完肤。很少人比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把政府权力扩张带来的“人祸”谈得更加悲悯痛彻。

考虑到这场辩论的全球范围是西方语境,有必要对一些被滥用的术语进行定义。为免于英语翻译混乱而造成的歧义,我把左派的liberal / progressive 称为进步主义者,把右派的conservative称为保守主义者。这两者的基本分野是,进步主义者主张通过政府积极干预;规范各种行业;增加税收转移支付来实现平等和自由,其现代的精神领袖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罗斯福和林登约翰逊。

保守主义认为政府在人类可知的历史中是个人自由最大的威胁,扩大政府干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异于引狼入室。基本主张是放松管制;还市场自由;税收越低越好政府越小越好。它的思想来源远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现代的精神领袖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刚刚过世的里根。
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因为它的经济决策人对自由经济政策和保守主义理念坚定的支持,香港成为了保守主义的一只小白鼠,自由经济的实验场。

近半个世纪以来,港府奉行的基本政策包括以下主要措施:

–对市场近乎零干预的政策;
–低税收政策,最高的个人所得税率15%,最高公司赢利税为16%;
–对外国资本的流动和投资没有任何限制;
–外国公司利润自由回流;
–市场来设置工资和价格;
–没有对外贸的本地内容的限制;
–严格限制政府开支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政府预算历来赢余没有赤字;
–维护分权与治衡的体制,保障透明公开的法治,激励竞争;
这一政策为香港赢得了一个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的称号。半个世纪的保守主义政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弹丸之地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虽然有不少巨富阶层的存在,却并没有产生自由经济体制下通常产生的大面积的贫困。人均收入为24000美元左右,gdp增长保持在5%,失业率长期低于3%。这些是西方任何一个财长和央行行长梦寐以求而不可企及的高度。
这个昔日荒岛成了亚洲最耀眼的明珠,一只小白鼠长成了一只蛟龙,一个空白的实验场上建起了保守主义理念的一座灯塔。如果这是一个欧美的城市,它已成了保守主义者的麦加。

1997-1998年的香港面对着金融危机最严峻的考验。

保守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为香港捏了一把汗,出于对市场逻辑和香港基本面的信心,期望香港用审慎的保守主义原则处理这一危机。

就在东南亚金融市场已经尸横遍野,香港风雨飘摇的时候。朱容基出任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关于香港讲了一句话: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香港!这话在西方社会里是不太敢讲的,有点没头没脑,纳税人的钱凭什么你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话在东南亚的小国里,威权的领袖诸如马哈蒂尔倒是喜欢随便讲,可是讲完了没有作用。
而这却是一场在华山顶上的论剑。

只可惜高手过招的时候普通观众大多听不出所以然,听明白了的是电视机前面的索罗斯和他的伙伴们,有谣传说索当时茶喝到一半的时候杯子掉在地上,他感觉到朱的话里寒光闪闪的杀气,但是马上镇静地说了一句:他那些钱能做什么?中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大约一千四百亿美元,如果要是香港股票和货币市场象泰国一样全民大逃亡,这点钱也是够在市场上支撑两三周用,所以这个谣传编的也不是全离谱。

香港的报纸传统对中国大陆的领导人有诸多非正面的看法,但是朱却是在香港口碑最好的政治人物,有着无人可比的影响和魅力。多年以后我听到一个港人说:1998年听到朱的那句话,他周围的人眼睛中都闪着泪光。因为香港人对他的信任,朱在此时此地是东亚金融市场上唯一一个还有credibility的人。此时的香港,真是象一个在梦魇中哭泣的孩子,终于感觉到母亲怀抱的温暖,慢慢地开始平静下来。

然而从1997年8月7日的16673点,到1998年的8月13日,此时的恒生指数已经是6660点。单凭朱的不时喊话还不够,曾荫权和任志刚同学终于决定要配合朱的喊话,逞着月黑风高的时候他们悄悄摸进了股市,就象几个月前索罗斯们悄悄摸进汇市一样。在随后的日子里,开始大规模收购股票。
应该说很少人想到,肯定是出乎了索罗斯的想象,这个奉行零干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的港府,在面对是守汇市还是股市的艰难决定的时候,携带98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400亿朱老板承诺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后盾),决定同时进入两个市场进行大规模的保卫战。

战斗过程基本是惨烈的,可比做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这是一场智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间意志和精神的较量。1998年8月14日港府入市,半个月之内港府与国际炒家较量了十个回合。8月27日一天投入200亿港元,承接炒家抛出的期货,把恒生指数推上88点到7923点。8月28日港府一天动用了280亿港元托市,交易量达到创记录的790亿港元,几乎是前一天229亿港元交易量的3倍,同时也是一年前1997年8月29日所创下的460亿港元最高记录,但是在炒家和从众心理的夹攻下,恒生指数退守93.23点,闭市为7829.74点。这场拉据战中,才两个星期,港府入市干预就投入股票现货与期货市场的资金至少达970亿港元(约合125亿美元),相当于香港外汇储备的13%。

剩下的故事只是坊间的传说了,港府大规模入市,据说一度持有整个股市的10%以上的股份,最重大的因素是香港市民的神经和心理也从崩溃的边缘渐渐回到平和。与此同时,曾荫权和任志刚同学发现了一系列的对冲基金的在汇市和股市上的double play并摸出了他们的痕迹,考虑到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交易量的浩如烟海,至于怎么发现的,至今还是个奇迹。索罗斯们原来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港府守汇市,则利率狂升,他们可以在狂跌的股市用short sell的恒生指数合同挣钱。如果港府弃守汇市而保股市,港币狂跌,他们short sell的远期港币合同则可以稳稳当当地挣钱。因为发现了索罗斯们的short sell合同的到期时间,在索罗斯同规定的时间,指数没有降到他规定的点上,坊间传说索罗斯和伙伴们损失了约十亿美金在香港市场上。因为对冲基金没有向公众公布财务的义务,除了索罗斯等亲自的参与者,无人能确认。我一直希望能看索本人写出自传,他是二十世纪金融舞台上的一个重大的角色,看他怎么看待这场风暴一定是个独特的角度。
这场万圣节才放的惊险电影终于渐渐落幕,东亚开始在残墙断壁中重新修复。

这场香港保卫战多年以后要是拍成金融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歌可泣之处之多,一定让人赞叹。这个世界历次金融危机中导致政府破产例子比比皆是,大者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韩国等,近的如马来西亚等等则除了拒绝还债宣告破产以外,还冻结了私人帐户。而香港却成功地保卫了自己,反观历次金融危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从理念的角度,保守主义经济学家们却痛心疾首,香港大规模干预方式背离了保守主义的重大原则,在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港府基本上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国有企业,政府炒股炒成了最大的股东。在几个月之内比英国工党政府在五六十年代十多年间国有化的程度还大。如果股票长期低迷,下一步就变成新加坡,再走下去很快变成了中国大陆的全民所有制。“一国两制”也用不着吵了,几个月之后就成了“一国一制”……这江畔的灯塔,怎么能够如此慢慢地熄灭?

后来的故事世人皆知,股市恢复元气,1999年恒生回到10000点以上,港府的从股市上全部退出,赚了数十亿美金。

港府所做是否是最佳选择,至今在经济学界分歧很大,尚未能有结论。而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争论,似乎人类还没有看到可以超越的智慧。

但是从量子基金们进场,到港府的全面退出,作为一个金融案例,却有前无古人的精彩。

香港保卫战
这些对冲基金输,主要是输在了日圆战线上,而不是在香港,贴前辈所讲的一鳞半爪。
我参加过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一个战役–“香港保卫战’.那个战役期间为了打败世界金融界的好多大名鼎鼎的基金们的对香港的猛烈的进攻不得不研究他们的买卖系统和他们的基本作战战术和纪律。那年的事好象昨天发生的事一样。那些家伙在英镑的战役和东南亚货币的战役得了甜头矛头指向港币,在股市,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三方面进攻。还有拼命散布谣言为他们的仓造势。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家伙气势排山倒海,好像快要得胜的样子。简单的说,中港的金融头脑们后来部署的战役是先找到那些家伙的achille’s heel,以后狠狠地打击他们的弱点叫他们没办法撑下去。那就是日元战役和港股的战役同时进行。其实那些家伙们万万没想到中国会那样做,他们在两个战线给逼仓,特别是在日元战线输的一塌糊涂,好多家伙丢了几十亿美元。那些家伙的金融市场的全盘部署都垮了。那以后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气势也没了。后来通过纳斯达克的暴跌更惨。这几年那些家伙有的是收山,有的还是卖弄风情,卖弄过去的风光。在汇市已经变成小猫,不再是老虎。

在香港汇市和股市受到雪崩一般冲击的情况下,为“围魏救赵”中国政府/港府干预日元市场,觉得逻辑说服力不够。

1 日元不是固定汇率的货币,其走势可预测性比联系汇率制度下的港币差很多; 日元每天的交易规模是世界第三大(每天19000亿美元总量,日元交易占全球总外汇交易量20%左右,大约3800亿美元左右),和港币交易规模比较市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没有重大事件动摇所有的人心,很难有人炒动;

2 中国政府如果进入日元市场,和索罗斯等人的地位平等,只是另外一个炒家而已,对信息的拥有没有任何优势,比如如何知道炒家在日元的position?
 而直接干预我们有监管权力(等同于获得信息的能力),同时规模很小的港币市场和香港股市(总市值仅仅相当于一个微软公司),其风险和效果都是不可同日而言的。

3 查了在1997年6月到1999年6月日元的spot rate历史, 大部分时候稳定在120左右,700多天时间中上下幅度不算很大 +-17%,对1美元日元汇率是
average (731 days): 125.28604 high: 147.63000  low: 108.17000

4 如果日元汇率和港币/香港股市之间没有内在必然的经济规律联系,两者之间也就无法对冲,hedging position也就不能有效建立。打个比方,如果索罗斯在香港放火抢银行,很多人趁火打劫,我们知道他在大阪有银子,于是派有限数量的警察到大阪砸他的铺。这个,好象有问题 。。。

ww.汇市是战场
在汇市,大的对手之间的争夺靠的是谁的策略高,谁的钱包大,另外再加上好运气,连你对手的交易系统都可能可以看到。。。
汇市的一切大动作只能通过大的银行可以做得到,这些大的银行替大的客户做买卖,也要为自己赚钱,他们对客户的资料是要保密的,所以对外人不能讲,不过,他们也不是个笨蛋。他们知道几个大的银行都交换有用的情报的话,对自己的买卖非常有用。一个花旗银行做整个汇市的7%的交易量,别的大的银行也有很可观的交易量,所以,交易员之间他们有自己的交换情报的系统,这是汇市的内行秘密。小的银行当然没法参加,他们用的暗语也是非常精彩的,例如,10是pavaroti,8是fat lady…4是desmond等等,也是汇市的黑暗的一面。比如日银开除美林事件。。。
另外你不用看97年到99年,你就看98年8月到10月就可以了。1998年日元大风暴的时候,也是看准了那些基金的全方位投资里的弱点在日元的投机,狠狠的打击,就把它们弄得落花流水。中国和日本只用了4万美元买进日元,其它都是大型基金们的止损引起的风暴。日元从147升到111,没花多少时间。那时,只要一个大家伙止损日元马上升几百点,几个大基金止损引起的结果。最近很少看到这种壮观。

半年前我还看过专门的文章介绍那次狙击战. 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还记几得几个数值, 港府在某支指数股上放了1亿元的买单, 9分钟就没有了, 关键的oe day收市前5分钟成交40亿. 当日创下了香港股市的新的成交金额记录, 几不得具体是多少拉.
其实soros并没有输那么多, 沽空的资金很多是跟风, 港府赚取的20亿是所有沽空者的损失并不是soros的损失. soros开练前是准备就绪的,各方面都有人,有敲鼓的,有吹号的, 有唱戏的, 也有收钱的. 行内早就有风声, 当然仅限于高层, 因为他们不少也有参与, 参与的拿钱给soros抄,按合同分成,港府根本无从查起谁参与谁没参与,不参与的必须守口如瓶, 而且在soros开练的时候不可以与其做对. 另外港府通过强硬手段了解狙击人的仓位意义不大, 因为从成交量就可以分析出大概的情况, 狙击人和跟风人,关键是怎么样反击, 打垮狙击人,跟风人自然会退场. 好象港府是通过调高港元港元拆借利率, 要求银行拆借的港元当天要归还金管局,等等来大幅提高沽空成本.